Top
首页 > 新闻 > 要闻 > 正文

暑期消费新观察:县域旅游热度高 定制化体验式出行成风尚

要闻 华商网-华商报 2025-08-26 06:50:35
A1 A2 A3

  暑期旅游旺季即将收官,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从各大景区、旅行社等处了解到,今年游客的出行偏好正悄然发生转变,从传统的“到此一游”式观光,转向更具个性化、主题化的“体验式出行”。

  数据:机票酒店订单热度高,县域旅游受青睐

  今年暑期,机票、酒店、租车的预订量大幅上涨。飞猪平台数暑期机票预订金额同比增长30%,酒店间夜量增长22%。同程旅行数据显示,暑期机票预订量较去年增长28%,酒店预订量涨幅达23%。短途高铁票、租车订单增幅显著,多为“3天内短途”或“1周以上深度游”。携程平台数据显示,租车自驾订单量预计同比激增近四成。

  值得一提的是,县域旅游目的地在这个暑期表现出色。数据显示,部分县域旅游目的地酒店预订量猛增,像崇左、伊春、德清、腾冲、黔西南等,气候宜人、自然人文资源丰富的“小众”城市预订量增速迅猛。飞猪平台也提到,县域酒店订单中,“酒店+本地体验”打包订单占比达35%,较去年同期提升12个百分点,可见县域旅游的体验感升级正带动住宿消费增长。

  现象:“体验式出行”的多元打开方式

  传统观光模式正逐步被主题游、定制游和深度体验游所替代。避暑旅游、户外漂流、赛事旅游、环线自驾、塞外观星等“新兴玩法”热度快速提升。如今,游客不再满足于在“网红地标”拍照打卡,而是更愿意在“网红地标”之外寻找乐趣。

  西安的仿唐风格餐饮成为热门打卡地,游客在“李白吟诗”或者“胡姬舞蹈”中沉浸式感受宫廷夜宴。游客李先生表示:“吃饭和看演出结合起来,感觉又新奇又放松,比在人群中挤来挤去有意思多了。”敦煌鸣沙山的万人星空演唱会活动已然成为游客去沙漠的新动力,“一边听歌,一边看星星从沙脊线慢慢爬上来,感觉太棒了!”游客小邱说。

  跟着演唱会、赛事去旅游:特色活动联动文旅

  跟着明星演唱会和体育赛事并不是新鲜事,不同的是往年游客在演唱会、赛事期间自发旅游,而今年各文旅部门主动引导,不仅大力宣传起演唱会和赛事,还主动安排文旅特色线路。

  青岛结合五月天演唱会推出“滨海音乐之旅”,串联海边赶海、音乐主题市集等体验。成都则借演唱会热度推广社区市集、非遗体验等在地项目,吸引游客延伸停留。

  体育赛事同样表现出色,“苏超”通过网络发酵成为今年的现象级赛事,当地文旅瞄准赛事经济,联动推出“赛事+古镇游”“赛事+美食节”活动。数据显示,今年暑期“苏超”相关的旅行热度暴增数倍,带动江苏目的地的过夜游客大增,例如,南通、宿迁、徐州等城市的暑期酒店预订量均录得翻倍增长,作为“苏超”梗王的常州,当地的中华恐龙园、东方盐湖城等景点旅游商品预订量也均翻倍增长。

  “小团+司导”户外轻探险:定制化与沉浸式体验受青睐

  定制化与沉浸式体验成为游客的新宠。携程数据显示,暑期10人以下的小团订单量同比增长85%,“司导一体”服务走红。户外轻探险让游客从“看风景”转向“玩风景”。

  司导化身“本地向导”,新疆司导带游客避开网红打卡点,前往戈壁看日落;西双版纳热带雨林10人以内徒步小团暑期订单翻倍,游客跟着向导认野果、尝酸蚂蚁,荡丛林秋千;浙江莫干山“溯溪+民宿”套餐也备受欢迎,游客白天戏水、晚上围炉煮茶。

  西安游客赵女士今年和朋友包了豪华旅游大巴,6个家庭16人走青甘线,“这种定制化的行程让我们感觉特别自由,司机就是导游,帮我们排队买票很省心。到西宁本来想去看当地景点,走到半道就被美食街吸引了。敦煌看完莫高窟很累了,取消鸣沙山行程,改在酒店喝茶,下次再来敦煌深度游!”

  “城市微度假”:在本地找“远方感”

  “短时间、低预算”的体验式消费在本地悄然崛起。到乡村去,非遗体验和感受乡村生活成为城市微度假的热门选择。

  在西安,游客可跟着非遗传承人学做秦绣,在细密的针脚里感受传统技艺的温度,或者逛完兵马俑,在手工作坊体验制作陶艺兵马俑;北京游客周末前往密云,学习做豆腐、编竹篮,感受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美团数据显示,暑期北京周边“密云手作体验”搜索量环比增长70%;在上海,年轻人热衷于打卡“郊区废弃工厂改造的艺术市集”,拍摄一组“假装在国外”的照片,随后入住一晚稻田民宿,享受静谧时光。

  专家解读游客与行业的“双向奔赴”

  以前是旅游市场提供什么,游客就玩什么,随着景区文旅体验类产品变着花样更新,游客游客也越来越会玩了,倒逼旅游从业者提供更具情绪价值的文旅产品。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采访陕西省社科院文旅研究中心主任张燕,了解这一文旅现象产生的背后动因。

  记者:游客从“我去过”到“我体验过”,更在意“情绪价值”,如演唱会的狂欢、徒步的成就感、本地市集的烟火气,您能解析一下这种变化吗?

  张燕: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升级,消费者不再仅仅关注商品的使用功能和性价比,更加追求心理情感满足和情绪释放,这一心态投射到旅游产品中也更注重情绪价值。从特种兵式旅游、小众旅游目的地受热捧,到国货“潮品”等的流行,都体现了消费者不再盲目跟风,而是去体验和感受那些能满足自己独特情绪需求的事物。市场敏锐捕捉到消费者对情绪价值的需求,设计出让消费者产生情感共鸣的产品和服务,推动了消费者心态的变化。

  记者:“小众场景”体验方式,也催生了司导、旅拍、非遗工坊等从业者增多,这种创新能不能拉动市场?

  张燕:供给端创新的核心是小众场景从业者数量增长,通过小团司导、本地体验服务商、非遗工坊等角色,精准填补大众旅游市场未覆盖的空白需求。这类创新满足个性化需求,为游客提供更具在地性、独特性的体验,同时激活了细分市场,将“小众场景”从市场空白转化为消费增长点,同时为地方特色产业、传统文化传承提供了商业化路径,带动相关从业者就业。

  记者:新兴业态也引起一些新的问题,比如旅拍占用最好的机位、小团临时拼客变大团、司导服务参差不齐等等,应该怎样监管?

  张燕:建议明确行业标准和规范,制定体验式出行行业的服务标准和质量评估体系。明确小团旅游的人数上限、服务内容、司导资质要求等标准,为行业发展提供统一的规范;建立常态化的市场巡查机制,定期对旅游企业进行检查,要求平台对入驻的旅游企业进行严格审核。在规范经营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产品和服务创新。

  记者:传统景区面对游客出游需求的变化,该如何应对呢?

  张燕:随着市场需求变化,游客希望亲身体验并感受景区的文化内涵和特色,建议传统景区“去景点化”,充分挖掘自身的文化特色和历史底蕴,开发出具有独特性和吸引力的体验产品,比如休闲娱乐、户外运动、亲子互动等多种类型;景区应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营造整洁、舒适的游览环境。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路洁 实习生 邱乐凡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编辑:宁姝媛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A股接连走高 银行:严禁信贷资金违规入市 下一篇:人民日报民生观:“母婴室”改“育婴室” 一字之差显理念之变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