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西安市政府新闻办举行“‘诗道终南心意长安’西安市打造唐诗之都”新闻发布会,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辉,市文化旅游局副局长左东,市文物局副局长冯健,长安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永涛,曲江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常文芝到会,介绍有关情况。
将成立“唐诗文化研究院”
建唐诗博物馆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从发布会了解到,近期,西安研究制定了《西安市打造唐诗文化品牌实施方案》,提出利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努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能够充分彰显中华文明的“唐诗之都”文化品牌。
《实施方案》围绕唐诗之都建设展开多途径、多形式的探索和尝试,在围绕“诗从何处来,诗向何处去”加强研究阐释的同时,更加注重推动唐诗文化与民众生活相融合、与文商旅发展相融合,到2027年底,分四个阶段,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唐诗之都”品牌。
《实施方案》安排了理论研究及发展规划工程、文化遗产保护提升工程、文商旅深度融合工程、品牌塑造重点项目、文化创意产业建设项目等5个方面、26项具体工作任务,突出唐诗搭台、旅游引路、经济唱戏的模式,推动“唐诗之都”建设。
理论研究及发展规划工程以理论研究筑牢文化根基,通过做好理论研究,阐释好“诗从何处来,诗向何处去”,一方面,挖掘唐诗文化底蕴,增强唐诗文化品牌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做好唐诗服务西安市建设中国式现代化都市方式方法研究。具体来说,通过成立“唐诗文化研究院”、制定中长期建设规划、唐诗文化品牌理论研究项目、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现实问题研究项目、召开国际唐诗学暨唐诗文化品牌建设高端会议等5项任务,为“唐诗之都”文化品牌建设提供理论支撑。通过重点文物保护项目、大明宫文化建设提升发展项目、深化与唐诗相关的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做好唐诗现地文化遗迹保护标注工作等4项任务,加强唐诗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文商旅深度融合工程打造诗意生活新场景,集中全市资源优势,在打造唐诗文化核心景区基础上,盘点已建唐诗元素景点景区,通过主题提升、空间优化、交通优化、管理提升、服务提升、智慧提升等措施实现产品升级,为市场提供更具体验感的文旅产品。具体来说,通过唐诗旅游线路建设开发、唐代诗人文化遗址提升项目、唐诗故里文旅体验板块项目、打造长安唐诗文化公园项目、丰富市民唐诗文化活动、推动唐诗文化演艺发展、打造“唐诗旅游目的地”等7项任务,推动文化品牌的资源转化利用。
品牌塑造重点项目塑造国际传播新范式,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充分挖掘、展示品牌中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传统性”“诗意性”“国际性”等特征,形成高水平的城市文化品牌。具体来说,通过唐诗博物馆项目、提升打造唐诗特色文化街区、培育唐诗文化旅游IP、“唐诗与长安”主题文化进校园、“唐诗与长安”国际传播力项目、加强唐诗之都宣传推广、建设唐诗文化新标识等7个项目,多维度构建“唐诗之都”文化品牌。
文化创意产业建设项目开辟文化产业新赛道,通过传承千年文脉繁荣当代文化,通过博采众长、古今融合提升现代都市文化内涵,丰富旅游业态,进而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具体来说,通过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数字赋能唐诗文化产业项目、打造唐诗文化集中承载地等3个项目,推动文化产业建设。
曲江飞行剧院9月正式营业
将再现“春风得意马蹄疾”
作为唐代都城长安,西安是唐诗创作与传播的核心舞台,李白、杜甫等诗人曾在长安留下大量描绘城市风貌与人文精神的诗篇。
目前,全市登记在册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3246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428处,拥有各类博物馆163座,被誉为“天然历史博物馆”。
此外,在曲江核心区,曲江飞行剧院将于9月正式营业,再现“春风得意马蹄疾”“长安水边多丽人”等经典诗句场景。推出“唐韵霓裳”城市观光车主题游线,串联起大雁塔、不夜城、芙蓉园、唐城墙遗址公园等景区景点,形成“唐诗之路”深度体验;在大明宫遗址区,推出“长安少年行”“千宫夜游”主题研学,在触摸历史、聆听故事中品读诗句;在大唐芙蓉园,推出“天生我才必有用”唐诗朗诵研学营,感受盛唐文化的深厚底蕴,领略李白诗词的浪漫豪情。
当前,2026年“长安灯会”各项筹备工作正在全力推进,举办时间将提前至元旦,灯会将围绕“唐诗”“文物”“非遗”三大核心主题,营造“一步、一诗、一景”的沉浸式场景。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任婷
编辑:宁姝媛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