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上午,陕西省生态环境厅举办新闻发布会,省生态环境厅水生态环境处处长张清香、二级主任科员高小淇、延安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邵瑞华,介绍了陕西省以黄河流域为重点的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
“十四五”以来,黄河流域(陕西段)水质总体逐步改善,均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考核目标,连续3年总体水质为优、消除劣Ⅴ类断面,黄河干流(陕西段)连续3年全线达到Ⅱ类。流域内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2024年,黄河干流(陕西段)65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93.8%,超过黄河流域平均水平3.4个百分点,比2020年提高12.5个百分点。入黄支流水质提升明显,2024年,延河、无定河、北洛河、泾河等河流干流全线水质达到Ⅲ类以上,窟野河全线断面达到Ⅱ类。渭河干流全段自2018年以来水质均保持为Ⅲ类。2025年1-8月,陕西省黄河流域水质保持稳中有进的态势,黄河干流国控断面水质全部达到Ⅱ类,16条入黄一级支流中,14个达到或优于Ⅲ类。流域内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群众饮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期间,陕西省生态环境厅采取了多项措施:
建立区域协作机制。陕晋两省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建立晋陕大峡谷协作机制。晋陕蒙、晋陕豫签订黄河跨省横向生态补偿协议。陕甘宁蒙晋毗邻地区签署跨区划协作协议。陕豫两省生态环境执法部门签订《陕西省、河南省跨区域、跨流域生态环境执法联动协议》。
严格落实《陕西省黄河流域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加快推进污水管网建设改造,完善“一厂一策”系统化治理方案,因地制宜推进雨污分流改造,黄河流域城镇及以上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均达到准Ⅳ类限值。联合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开展城镇污水收集处理专项排查整治,重点对老旧管网进行排查,提升污水收集处理效能。开展工业园区水污染整治,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全部建成污水处理设施,编制“一园一策”整治方案,形成问题清单并推进整改,确保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达标。按年度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行动,建立城市黑臭水体常态化排查机制,县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全部完成整治,并实现动态清零。
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管。出台了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系列文件,全面规范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明确禁设区域,依法依规开展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建立“谁排污,谁申报”的排污口责任认领制度,持续推进排污口排查整治。截至目前,黄河流域共排查入河排污口3千余个,已全部完成溯源,整治比例超过9成。
协调省水利厅加强重点河流生态流量保障,印发大理河等跨市河流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及无定河等跨省跨市河流生态流量保障方案。推进延安市、榆林市实施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项目。开展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中期评估。完成黄河流域33条重点河流、12个主要湖库的水生态调查与健康评价工作,开展渭河水生态监测,以延河为试点开展水生态综合状况评估。在国家美丽河湖清单的基础上,建立省级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清单,分类分级逐步实现美丽河湖全覆盖。围绕“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征集优秀案例,延安延河被生态环境部确定为第三批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完成重点河流“一河一策一图”方案编制,进一步提升突发水污染事件环境应急响应和应对能力。聚焦化工园区、输油管线等六大重点领域,开展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隐患排查整治行动。
下一步,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加强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系统治理,加强汛期水质管控,深入开展生活、工业、农业污染源综合治理,保障黄河干流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推进黄河流域及全省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确保“十四五”水生态环境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以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为突破,深入贯彻“三水统筹”治理思路,系统谋划“十五五”水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为美丽陕西建设贡献环保智慧和力量。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任婷
编辑:方正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