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已开展164类产品、1.6万余批次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累计帮扶企业10.3万家,增加工业产值118.8亿元;平台商品售卖类接诉即办诉求量同比下降15%……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重点工作情况。聚焦重点产品、重点行业、重点问题、重点区域,市场监管总局进一步强化产品质量安全源头治理,深入开展重点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守稳守牢产品质量安全底线,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供给水平。
严把源头准入
市场监管总局质量监督司司长王胜利介绍,市场监管总局加快修订《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通则》和建筑用钢筋等24个产品实施细则,研究建立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产品目录动态调整评估机制,并严格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批管理和证后监管,对获证企业生产能力进行监督检查,严把源头准入。
与此同时,市场监管总局严格强制性产品认证(CCC)管理,加强强制性认证目录产品的证后监督。今年以来,共对4071家企业发放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4216张,不予许可216张;共撤销不能持续符合认证要求的CCC证书3.3万张,有效净化市场环境。
在重点产品方面,围绕儿童学生用品、燃气用具、移动电源、农资产品、车辆相关产品等重点领域,市场监管总局部署开展164类产品、1.6万余批次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目前已完成抽样工作。
强化充电宝质量安全监管
今年以来,充电宝CCC认证问题广受关注。“市场监管总局深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举措,不断完善CCC认证制度体系,全面强化充电宝质量安全监管。”市场监管总局认证监管司一级巡视员李春江说。
一是完善制度体系。印发《关于发布〈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 移动电源、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试行)〉的公告》,在认证模式中增加获证前初始工厂检查和获证后“不预先通知”飞行检查频次,型式试验样品由企业送样调整为生产现场抽样,进一步加大CCC认证把关力度。
二是开展认证“回头看”。组织相关指定认证机构对已获得CCC认证的充电宝、锂电池产品深入排查。“回头看”期间,有关认证机构已暂停充电宝、锂电池企业CCC认证证书近9000张,撤销证书600余张。
三是强化机构监管。将充电宝等领域纳入CCC认证从业机构2025年“双随机、一公开”检查范围,目前已基本完成相关CCC认证机构和实验室全覆盖检查。
四是加强信息共享。通过CCC认证联网核查机制向主要电商平台定期通报被撤销、暂停CCC认证证书的产品和企业信息,督促其立即下架涉事充电宝产品,并严禁售卖带有CCC认证字样的标志标识和贴纸。
五是进行技术帮扶。组织有关认证检测、标准化机构在广东、江西等充电宝、锂电池产业聚集地开展认证政策和标准要求的宣贯解读工作,主动为企业提供技术培训服务。
推进质量技术帮扶
随着网络消费快速发展,网售产品质量安全成为监管重点。今年,市场监管总局组织开展网售重点产品质量安全赋码核验试点工作,以电动自行车、移动电源等10种重点产品为突破口,构建生产源头赋码、平台验码亮码、消费者识码用码的全链条监管机制,为强化线上线下穿透式监管创造了有利条件。
目前,淘天、快手、拼多多等10家平台企业已联合发起倡议,带头强化赋码产品入驻核验,自觉售卖赋码产品,并在商品界面持续亮码,共同推动赋码核验试点工作落实。
赋码核验不仅提升监管效能,也增强消费者信心。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平台商品售卖类接诉即办诉求量同比下降15%,产品质量监管线上发力、惠及民生的成效初显。
严格监管的同时,也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重”。王胜利介绍,市场监管总局组织开展质量技术帮扶“你点我帮”活动,按照企业“点单”、市场监管部门“派单”、技术专家“接单”、企业“评单”的模式,扎实推进质量技术帮扶工作。
今年以来,全国累计帮扶企业10.3万家,推动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增加工业产值118.8亿元。在浙江台州,市场监管部门助力雪地靴产业提质升级,产品一次性过检合格率从60%升至95%,订单量增长30%;在福建厦门,储能电池产业通过技术帮扶,平均生产效率提升15%,制造成本降低8%。
“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将严查风险隐患、压实各方责任、严格监管执法,持续保持产品质量安全稳定向好态势。”王胜利说。
编辑:唐港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鸡排主理人”欢迎大家假期景德镇作客 承诺最大努力加快速度 下一篇:从吃什么到怎么吃 超详细国庆饮食攻略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