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陕西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三人违规穿越秦岭被困  公安、救援队等连夜搜救 警方:获救后依法处理

滚动新闻 华商网-华商报 作者:于震 2025-11-25 18:17:48
A1 A2 A3

  一场因违规穿越探险引发的被困事件,在深夜紧张搜救后,于2025年11月4日凌晨落下帷幕——三名违规穿越西安市鄠邑区太平国家森林公园三桥峪的登山者被成功救出。目前,涉事人员因违规用火和未按规定路线行进,被移交至西安市鄠邑区秦岭保护局依法处理。

  违规穿越酿险境 三驴友体力不支迷路受困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从西安市公安局获悉,2025年11月3日,西安市鄠邑区太平国家森林公园三桥峪发生一起因违规穿越探险导致的登山被困事件。三名登山者在未按规定路线行进、违规用火的情况下,因体力不支迷路受困,经公安、救援队连夜搜救,最终于次日凌晨安全获救。目前,涉事人员因违规行为已被移交相关部门依法处理。

  据了解,当日上午8时45分,王某、石某欣、郭某业三人乘车前往鄠邑区太平国家森林公园三桥峪。上午10时到达后开始登山,计划由三桥峪徒步穿越至王屋咀。下午14时左右,三人因体力不支在朝阳洞休息片刻后试图下山,却在途中滑入朝阳沟无法脱身。17时许,王某通过电话联系他人求助,对方随即报警。

  接到报警后,西安市公安局鄠邑分局朱雀派出所迅速响应,第一时间与被困人员家属取得联系、确认身份,同步联系应急管理局,协调海天救援队、鄠邑救援队进山搜救。经过数小时艰苦搜寻,救援人员于11月4日凌晨3时在朝阳沟附近找到三名被困人员,并于6时30分成功将三人安全带至山下。

  经调查,王某等三人在登山过程中存在违规用火及违规穿越行为,违反了《森林防火条例》相关规定,目前已移交西安市鄠邑区秦保局处理。

  屡酿悲剧 违规穿越秦岭核心保护区案件频发

  这起事件并非孤例,近年来,华商报多次报道非法穿越秦岭的事件,违规穿越行为不仅队自身带来巨大危险,屡屡酿成悲剧,更是破坏秦岭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

  今年年2月8日,武汉市民孙某无视有关法律法规和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内多处关于禁止非法穿越鳌太线的醒目标语,擅自非法穿越鳌太线,失联长达10余天。获救后的他直言,称“我就是运气好而已,我们征服不了任何一座山,只是山放过了我们。”

  2024年10月19日,接群众报警求助,有4人被困冰晶顶。接警后,西安市鄠邑区公安、应急、卫健、消防、救援队等150余人迅速进山实施救援,经全力搜救,其中2名被困人员安全下山,另2名被困人员(系年轻情侣)发现时因失温已无生命体征……

  根据《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秦岭海拔2000米以上区域,秦岭山系主梁两侧各1000米以内、主要支脉两侧各500以内的区域;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的核心保护区,世界遗产;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自然保护区一般控制区中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栖息地与其他重要生态功能区集中连片,需要整体性、系统性保护的区域应当划为核心保护区,核心保护区不得进行与生态保护、科学研究无关的活动。

  今年11月13日,西安市多部门发布《关于禁止在秦岭(西安段)核心保护区开展违规穿越探险等活动的通告》,明确规定禁止任何法人、自然人、社会团体或其他组织进入秦岭(西安段)核心保护区开展穿越、探险、登山、露营等活动或为以上活动提供交通、食宿等相关服务。

  注意:组织穿越秦岭核心保护区追责至个人

  今年9月16日上午,经陕西省人民检察院西安铁路运输分院提起诉讼,一起个人组织非法穿越秦岭核心保护区民事公益诉讼案在西安铁路运输中级法院开庭审理。经审理,法庭当庭宣判,判令被告立即停止组织人员进入秦岭核心保护区开展穿越、登山活动,承担生态环境修复费用1万元,并在省级媒体向社会公开赔礼道歉。这是全省首例针对个人组织非法穿越提起诉讼的案件。

  非法穿越行为不仅直接造成生态损害,还伴随重大风险。检察机关查明,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6月28日,被告人苏某组织人员多次进入鳌山、顶棚梁、光头山、鹿角梁、东梁、大坪梁、草链岭、王屋咀等海拔2000米以上秦岭核心保护区开展穿越、登山活动,共计成团25次,报名参加人数148人,收取报名费30894元。活动中伴随踩踏植被、生火做饭等行为,破坏秦岭生态环境,违反《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其中,鳌山、顶棚梁位于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光头山位于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苏某的行为同时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检察官也曾作出提醒,无论是商业机构组织的活动,还是朋友间“AA制”约伴,组织者负有不可推卸的安全保障义务——其中,“AA制”场景下,牵头发起活动、规划行进路线的参与者,即视为法律层面的“组织者”。需要提醒的是,商业组织者常以“免责协议”规避责任,但协议中涉及人身损害赔偿的格式条款,因违反民法典第506条关于“造成对方人身损害的免责条款无效”的法律规定,本质上不具备法律效力。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于震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编辑:方正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26日陕西有明显降温吹风过程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