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
八成“80后”存款不足10万元 婚房成为“第一恐慌”
当被问及“你现在有多少存款”时,27.4%的受访者表示存款数目在1万~5万元之间,26.7%表示在1万元以下,14.2%表示在10万元以上,10.5%在5万~10万元之间。合计,存款不足10万元的“80后”超过八成(85.8%)。
毋庸置疑,在如此的经济收入和存款状况下,大部分“80后”虽然对基本的生活花销可以“收支平衡,略有盈余”,但是对购房、购车这类大宗消费,便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以一套80平方米的一手商品房为例,均价在10000元/平方米以上,首付三成至少需要30万元,这对绝大部分存款不足10万元的工薪族“80后”而言,单靠自己的积蓄,支付购房首期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调查中,只有24.2%的“80后”表示“能自己一次性存款付清房钱”,21.6%表示“父母资助大部分,自己(含配偶)存款占小部分”; 17.1% 表示“父母资助小部分,自己(含配偶)存款占大部分”; 15.7%表示父母(含亲戚)全额资助 。至于买房的主要目的,近四成是为了结婚。
生活:
休闲时间习惯上网 恋爱及性的态度相当开放
有57.8%的受访者表示,生活中最主要的休闲娱乐活动就是上网,上网,已成为他们的生活方式。
相对于父辈,他们对恋爱和性的态度相当开放,对婚前性行为的认同度和接受程度更高。
调查中,31%的“80后”表示是在工作后谈的恋爱,26.6%表示在上大学时候开始谈恋爱。在对第一次发生性行为的时间的调查上, 24.9%表示大学期间发生过性行为,18.0%表示至今没发生过。
理想:
有房有车有事业
几乎每一个人在小学时都曾以“我的理想”为题写过作文。那么,“80后”的理想又呈现出怎样的特点呢?调查显示,“80后”的理想较为集中在四方面:一是有房有车,特别是买房;第二是事业有所成就;第三是做个有钱人,特别是当老板,也有想一夜暴富中五百万元彩票的;此外还有成为公务员、成为科学家和军人等“对社会有用的人”。
韩寒:我是“月光族”
韩寒填写本报的调查问卷 “我的理想是和谐社会”
作为“80后”的代表人物,韩寒也为本报填写了一份调查问卷。且看这位新锐作家如何作答。
*你的月收入是多少?
A 3000元以内
B 3000元~6000元
C 6000元~10000元
D 10000元~20000元
E 20000元以上
答:E
*你每个月会存多少钱?
A 1000元以内
B 1000元~3000元
C 3000元以上
D 我是“月光族”
答:D
*你现在有多少存款?
A 1万元以下
B 1万元~5万元
C 5万元~10万元
D 10万元以上
E 0
答:D
*你每个月会给父母家用吗?
A 0元
B 1000元以下
C 1000元~2000元
D 2000元以上
E 父母每个月给我钱
答:D
*你买房了吗?
A 买了,已经付清房款
B 买了,付了首付
C 没有,和父母一起住
D 没有,自己租房住
E 其他
答:B
(如选择A、B,请回答下面问题)
*你买房的钱是:
A 父母(含亲戚)全额资助
B 父母资助大部分,自己(含配偶)存款占小部分
C 父母资助小部分,自己(含配偶)存款占大部分
D 自己存款付清
E 其他渠道
答:D
*你买房的目的是什么?
A 结婚
B房价涨得太快,先买划算
C二次置业或投资
D 自己住
E 买房和父母一起住
F其他
答:D
*与所在城市的生活水平相比,你感觉自己的生活水平:
A 高于平均水平,满意
B 高于平均水平,不满意
C 基本持平,满意
D 基本持平,不满意
E 低于平均水平,满意
F 低于平均水平,不满意
答:A
*非工作原因,你每天上网的时间有多长?
A少于1个小时
B 1至3个小时
C 3至8个小时
D 8个小时以上
答:B
*非工作原因,你上网主要做什么?
A看新闻,浏览网页
B玩游戏
C聊天
D看电影
答:A
*你最主要的休闲娱乐活动是什么?
A上网
B体育运动
C逛街
D看书报杂志
E看电视
F睡觉
答:以上皆选
*以下社会对“80后”的一些评价之词,你认为那几项可以套在自己的身上?(多选)
A“宅男宅女”
B“垮掉的一代”
C“叛逆”
D “另类”
E“自私”
F“脆弱”
G以上都是不公平的看待
答:这些皆不是
*你觉得“80后”面对的压力大吗?
A很大,超过“70后”、“90后”
B一般,不如“70后”和父辈
C很小,我们是幸福的一代
D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压力,这是正常的。
答:A
*你面对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哪里?
A生活经济的压力,如买房子、养孩子等
B家长对自己的期望值太高
C工作的压力,要闯出一番事业太难
D整个社会都在给我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
答:以上皆不是
*你的理想是什么?
答:和谐社会
横向比较
各国“80后”都在想什么?
美国“80后”
重新定位
每一代美国人都有反抗前一代人的思想习惯。美国“80后”的父母一代深受越战影响,反对前一代干预主义的思想。“9·11”改变了美国“80”后,之前他们这代人根本不关心政治,“9·11”促使他们重新思考美国的国家定位问题。
英国“80后”
金钱至上
英国的“80后”俗称“撒切尔的孩子”,因其出生之时恰逢“铁娘子”撒切尔夫人当权。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英国人,个个视国家兴亡为己责。而现今的孩子们基本上唯钱是图。眼下的英国“80后”大多痴迷于网络,而少有关注新闻者。
日本“80后”
我们“不饿”
很多研究者认为,日本“80后”身上依然延续了父辈的危机意识。但是他们的求知欲比起前辈来说大大减弱了,简单地说,他们“不饿”,他们远离报纸,不关心科学。
俄罗斯“80后”
信仰真空
俄罗斯的大学教授喜欢批评“80后”们是“缺乏信仰的一代”。和“60后”、“70后”相比,俄罗斯“80后”经历了更多的社会逆境。他们生长在一个民族价值认同体系崩溃、西方价值观念冲击的年代,没有人跟他们说什么是“对”与“错”,什么是“是”与“非”。“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人都处在一个信仰缺失的‘价值真空’地带。”
印度“80后”
胸怀大志
印度的 “80后”们都相信印度具有成为一个全球大国的潜力。“印度不是将会崛起,她已经崛起了。”(据《启迪》杂志)
八零后自画像
史记《八零后传》摘录:
“夫80后者,初从文,未及义务教育之免费,不逮高等学校之分配,适值扩招,过五关,斩六将,硕博相继,数年乃成,负债十万。觅生计,十年无休,披星戴月,秉烛达旦,蓄十万。楼市暴涨,不足购房,遂投股市,翌年缩至万余,抑郁成疾。医保曰,不符大病之条例,拒赔。乃倾其所有,入院一周病无果,因欠费被逐院门。友怜之,赊三鹿一包,冲而饮,卒……”
“二十一世纪,高科世,重优才。呜呼!颓废岂为80后?2009国策,状元下乡,振兴乡镇,亦兴农;投笔从戎,绿装卫国;商界英豪,下海泛舟。条条大路通罗马,共建和谐为国家!”
预告:
对于“80后”的生存现状,“80后”才最有发言权。这是本报发起这次大调查的初衷。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我们采访了一批“80后”的代表人物,如郭敬明、李宇春等。他们的成长经历和人生感悟也许可以带给我们更直接的启示。
郭敬明:
“人们常认为‘80后’太有个性了,个性太张扬了,有时觉得我们不尊重长辈,作为对‘80后’这一代人的想象。有时觉得我们这代人有距离感,可能和我们本身不善于表达有关。”
李宇春:
“我觉得我不算优秀的‘80后’,比韩寒、姚明他们差多了。我觉得我做得不够。”
李念:
“以前在上海读大学,当时的宿舍在15层。夜晚我打开窗,看见一栋栋高楼,万家灯火。常常想,自己还需要奋斗多久才能在这个城市有自己的一隅之地,有自己的一个窝。”
Natalie(“富二代”):
“我才知道,会有一家人凑不齐一两万元的事情。大家烦恼的东西不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