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次起火后,房梁上的横木已被烧成木炭 实习记者李赢摄
本报讯(记者贾晨)东木头市与柏树林十字一座古建筑,“生于”解放前的它,近3天不断经历着大火的袭扰,昨日清晨,第三次火灾过后,无人知道,它是否能继续“活”下去。
不能破拆灭火
古建多次复燃
昨日上午8时许,3辆消防车再次赶到东木头市与柏树林十字西北角的建筑旁,在楼宇间形成的“天井”里,正冒着火光,起火的建筑,是一栋土木结构的老式建筑,有二层五间房。
附近居民说,从4月12日起,这已经是消防队第三次来这里灭火。
4月12日晚9时左右,这里第一次冒起滚滚浓烟,附近一家正营业的火锅城因为担心火势引过来,疏散了顾客,由于进院子只有一条三四米宽的通道,消防车无法靠近,只能铺设水带扑救。据当时参与救援的消防战士回忆,经一小时左右扑救,火势得到控制,但由于建筑多采用木制结构,有人说,这是古建筑,不能进行破拆灭火,一些暗火仍存在木质内,即使火势控制后,现场仍不断冒烟。
附近居民说,4月13日晚,该建筑再次燃起大火,经救援火势得到控制,昨日上午该建筑再次复燃。
在现场,雕刻动物及风景图案的木门周围已被烧成木炭,房梁上的横木几乎全被拆下,楼体,除部分木质完好外,其余均被大火及水侵成黑色。
社区居民多次反映
未有结果
昨日,记者分别与碑林区柏树林街道办、西安市文物局等部门取得联系,但由于昨日是周六,工作人员均表示对于这栋建筑的历史等并不知详情。
据了解,发生火灾的这座建筑属省工商联,二层土木结构。
一名张姓陕西省工商联退休人员说,解放前便有这栋建筑,属清代至民国之间的建筑,上世纪八十年代省工商联搬离后,这里便闲置,由于属于传统民居建筑,有一定文物价值,该建筑遗址保存至今。
目前,这栋建筑四面环绕高楼,火灾过后,相邻的建筑也被殃及。有十余户居民家的窗户及少量家具受到损失。
居民表示,很早以前,他们发现这栋古建筑存在安全隐患,曾向多次向省工商联及相关部门反映此事,但始终未得到有效治理。
据了解,火灾原因目前仍在调查中,有居民反映,附近饭店及居民用电的线路,经常围绕起火的这栋传统民居建筑,不排除起火与电路老化有关。
而这栋古建筑是否将被拆除,西安市文物局一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表示,需要实地调查后,才能给出结果。
传统民居建筑
保护存隐忧
昨日,西安市文物局工作人员表示,2004年,西安对城墙以内的传统民居进行了一次非常详尽的普查,结果显示具有保留价值的传统民居仅剩下24处,而且生存状况十分恶劣。这些民居具有重要的人文与科学价值。传统民居出现如此境况的原因很多,房屋所有权不清和民居保护缺乏法律依据。如有的传统民居院落保存较好,主要建筑均在,但它已是第三代人居住,分给几个兄弟,人口一多,改建、添建情况严重。同时,《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等对民居保护均无明确规定,对住户的拆除、改建没有约束。
西安市消防支队的消防工程师表示,缺少防火分隔和安全空间,如果发生火灾,木制古建筑极易出现“轰燃”是古建筑防火的难点。西安有大量古建筑,多以木结构为主,以砖、瓦、石为辅,耐火性能较差、火灾荷载远高于现行的国家标准所规定的火灾负荷量。他建议,西安应对以木结构为主的古建筑实施外表喷刷防火涂料,使其形成一层阻火保护膜,并对古建筑内部可燃物材料进行阻燃设计,降低木材燃烧性能,增强民众的防火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