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去年年初首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后,被社会各界称为新“教改”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月28日启动第二轮征求民意工作。据介绍,目前教育支出按比重算,已经成为我国财政支出第一大项。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月28日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请《规划纲要》工作小组成员单位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工作情况。
提出“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介绍,《规划纲要》除序言和实施外,分为四大部分,提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其具体表现为: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
2012年教育投入将达GDP的4%
《规划纲要》提出,将加大教育投入,要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2012年达到4%。
财政部副部长丁学东表示,从2004年到2008年,我国公共财政教育支出从4000多亿元增加到9700多亿元。财政教育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从14.9%提高到16.3%,这一比重已高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目前,教育支出在我国财政支出当中,按比重算已是第一大项。我们对实现4%的目标信心很大,同时感到难度不小。实现目标还需各级政府作出艰苦努力。
2020年将有2亿人具有大学学历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表示,到2020年,中国教育将是惠及全民的、更高水平的、更加公平的普及教育,高等教育的入学率将达到40%。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将比目前翻一番,达到近2亿人。
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表示,《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要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高等学校,这些高校会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