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3月1日报道 2月23日,江西南昌八一桥的赣江边上,两个不谙世事的孩童在河滩上玩着“挖渠引水”的游戏。“你要跟我说来水还是去水。”一位孩童叮嘱他的玩伴。
他们所不知道的是,一个修建赣粤运河的设想,一直处于发酵状态。如果设想实现,赣江将与千里之外的珠江直接连通,坐船往返南昌和广州也将实现。不过,是否修建赣粤运河,在江西引发了较大的争议,民间反对修建的声音颇多。即便是江西的学术界和官员,对这一设想也持谨慎态度。
反对声
近期,江西省发改委就“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向社会公众征集意见。有人提议:“开建赣粤大运河,把赣江与珠江(北江)水系连通,使赣江成为珠三角与长三角的交通大动脉,产生大运河黄金航运经贸圈。”
水位会降低
这个建议很快就引来了较大的反对声。江西一家网站做了“开建赣粤大运河的利与弊”的民意调查,48.71%的网民认为“开建大运河对江西是弊大于利”,29.03%的网民认为“开建大运河对江西利大于弊”;19.68%的网民认为,“开建大运河的前提条件是开建赣粤高速铁路”。
在大江论坛上,一位网民旗帜鲜明地表示反对:“运河一开挖,江西境内的小河小江水位会降低。”也有支持者提出:“修建赣粤运河最主要是方便联系珠江水系和长江水系。运河有蓄水、排洪、发电、养殖、旅游等功能,铁路就没有了。修建赣粤大运河大大缩短了长江到珠江的交通距离,改变了中国水路运输的格局,有其重大的意义。”
据江西省水利规划设计院人士介绍,按照设想,赣粤运河北连长江,南接珠江。它北起九江鄱阳湖口,穿越鄱阳湖、赣江干流,经南昌、吉安、万安、赣州入桃江,越分水岭到达广东境内浈水,顺流而下,经南雄、韶关、穿珠江三角洲南达广州珠江出海。全长1237公里,其中江西境内759公里,约占全长的61%。
支持声
可沟通南北贯穿东西
这位人士乐观地预计,赣粤运河建成后,以后从长江到珠三角的船就不必再走上海、浙江、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了,可减少1200多公里的航程,长江、珠江两大水系将直接连通,把我国内河航运最为发达的两大水系得以联系起来,形成长江以南地区南北向的水上交通大动脉。
支持者认为,“开发赣粤运河,将实现江河直达、江海相通。赣粤运河南与广州相连,北至江西鄱阳湖出长江,溯长江而上,可通达鄂、湘、川、渝;下至长江中游,与京杭运河衔接,可形成京广运河,并与淮河、黄河、海河贯通;再下至长江三角洲,途经长江下游的江、浙、沪等广大的发达地区。”
由于珠三角地区与内陆多数省份有着密切的经济来往,货物流量大,支持者认为,赣粤运河将成为沟通南北、贯穿东西的水上要道。
不过,网民反对的声音,让江西省相关部门态度谨慎。江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麻智辉也注意到了这种争议。但他告诉记者:“单从经济上讲,修通赣粤运河,对江西和广东两省都是利大于弊。有利之处非常多。”
航道部门多次实地勘察
地方政府积极推动构想由来已久
广东省有关方面对修通赣粤运河的建议持积极态度。江西省发改委一位人士表示,“广东省航道部门和江西省航运管理部门接触过几次,并对江西省境内规划河段进行过实地勘察。”
麻智辉研究员分析认为,开通赣粤运河,“至少在交通方面,能够大大节约运输成本,水运的成本比较低;有利于促进江西省和广东省的经济合作;能够促进旅游的发展,因为我国的运河比较少,运河的旅游价值比较高。”
据测算,水路运输成本相对较低,仅为空运成本的1/20,公路运输成本的1/5,铁路运输成本的1/2。在水运、铁路、公路、航空、管道这五种运输方式中,水运被视为最环保、最节能、占地最少、运价最低的一种。
赣粤运河的开通,能够打通赣南和广东之间除铁路运输和高速公路运输之外的又一条运输便捷通道。麻智辉认为,设想中的赣粤运河途经的很多地方,是相对贫困地区,还是交通不太便利的地区,修通一条运河,能够给当地人带去便捷,而且成本也低。“这对促进贫困地区的发展肯定是有利的。”麻智辉说。
地方政府积极推动
事实上,江西赣州、吉安对推动赣粤运河的修建都很积极。来自赣州的原全国人大代表胡淑华曾经提出过关于“修建赣粤运河,形成我国东西部水路交通网络”的提案。在江西省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吉安代表团11名代表联名提出“关于开凿赣粤运河,另辟出海通道,提升江西区位优势”的议案。
而在广东方面,韶关和清远也表现出了积极态度。一年多前,广东省韶关市政府专门召开研讨会讨论开通赣粤运河事宜,并邀请赣州航务管理分局负责人参会。去年广东省“两会”期间,广东省政协委员李晋锋提交议案,提议有关部门加快北江上游至江西九江人工运河的可行性论证。广东省交通厅对此答复称,“远景规划的赣粤运河是关系到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进一步开发的重大工程,不仅规模浩大,而且跨省区并涉及水资源、河流生态等众多敏感问题,将建议由珠江流域管理机构提请交通运输部会同水利部考虑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构想由来已久
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间最接近的地方仅相距9公里,那里是珠江支流北江的浈水上游和赣江支流桃江的源头。这一天然的地理位置,使得赣粤运河的构想,由来已久。
据史料记载,最早提出这一构想的是明代大学士解缙。他希望开凿赣粤运河,将赣江水与北江水用于农田灌溉。到了近代,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对此亦有提及。上世纪30年代,民国政府一度筹划此事,但终未能实现。
解放后,江西省交通厅每次水运网规划中,都提出了开挖赣粤运河。1960年,国家交通部会同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广东省航运厅、江西省交通厅,对此进行了经济调查和路线勘查,并于次年提出了赣粤运河的初步规划报告。
上世纪80年代初,江西省交通部门曾对赣粤运河开发做了远景规划,赣州航务部门至今还保留着当年研绘的运河规划图。当时,交通部将赣粤运河规划列入可行性研究计划,并拟于1983年完成赣粤运河与湘桂运河的选线比较工作,后因种种原因,湘桂运河入选。
在2002年的全国政协九届五次会议上,政协委员、时任交通部海事局副局长的刘德洪提交提案“开通赣粤运河、奠定富民之基”,建议打通粤赣运河。
有专家还做过论证,赣粤大运河的天然条件远远优于“莱茵――多瑙”运河。打通赣粤运河,可保证粤赣两地的大量中小船舶由现在的海上航行变为内河航行,使现有通航里程缩短1204公里,降低运输成本。另外,还可以降低长江干线通航密度,减少小船和大船争抢航道的情况,使长江航行更加安全。
不过,从解缙的时代至今已过去近600年,赣粤运河却始终停留在悬想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