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洋硕士生养鸡的民间反应
“你花费那么多钱,拿了两个文凭干啥不好,为啥要养鸡呢?”得知沈锟养鸡的消息,他当年上高中和留学的许多同学,打电话问他,对他的选择表示“想不通”、“不理解”,而他认为没有什么想不通的,也没有过多的解释,只有在新加坡工作的一位同学,对他的选择表示支持。
3月2日,记者采访时,沈锟的母亲、西安一民营家具厂厂长金祖荣表示对于儿子的选择,她非常支持。她认为孩子大了应该尊重他的选择,不管成功与否,只要他能自主创业并付诸行动,有这个历练的过程,对于他将来的发展很有益处。金女士笑着说,小沈的父亲对此持反对意见,现在也逐渐接受了。
随后,记者采访了沈家的世交,和沈锟同样留学英国的刑群华女士。邢群华说,刚开始听说沈锟办养殖场养鸡,她感到很惊讶,后来她想沈锟在英国呆了9年时间,他所受的教育使他有了不同的选择,对小沈的行为她完全可以理解。而其他受访的同学,则对沈锟的选择,大多表示不可理解,认为投入太大,回报太小,一点也不划算。
对此,沈锟特种家禽养殖场所在地泾阳县桥底镇而上村的村主任郭纪民说,沈锟在他们村开办养殖场,带动当地群众发家致富,解决了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获得当地村民的积极响应,村上也给予他大力的支持。
采 访 手 记
“另类择业”的深刻含义
面对今年600万大学生的就业现状,面对一些大学毕业生“高不成低不就”的择业态度,留英双料硕士沈锟的选择令人眼前一亮,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在许多大学毕业生心目中,考上大学拿到了毕业证似乎就拿到了就业的敲门砖,考公务员、当白领才是唯一的出路,而当产业工人、做家政、干清洁工,就是大材小用,从来不予考虑。结果是一次次应聘铩羽而归,宁愿呆在家中当“啃老族”也不肯放下身价,干力所能及的体力活,更不愿回到乡下寻找就业门路。
大学生就业难,是近年来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就业岗位的欠缺是一个原因,更主要的是人们就业观念的转变,从这个角度讲,沈锟的抉择具有表率意义,他告知人们除了传统的就业方式外,还有一种自主就业的方式,同样通往成功之路。
文/图 本报记者 杨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