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主是亿万富商
莫翠平:身家过亿的建筑商,口碑甚好,村里立有功德碑
这座“豪宅”的主人究竟是何方神圣?记者随即对当地村民展开了采访,没想到当地百姓对“豪宅”主人评价甚高。据了解,房子的主人名叫莫翠平,今年40多岁,是当地赫赫有名的建筑商,现全家常年住在北京,每年只有春节和清明时返乡回到金坛。在当地村民尤其是年轻一代的眼中,莫翠平是一个具有教育意义的励志榜样:他个子不高、仅1.65米左右;出身贫寒,小时家中甚为拮据;18岁时随人出门打工,从小瓦匠做起,20年之后打拼成为亿万富翁。“他为人好,没一点老板架子。”袁海荣介绍,莫老板现在保守估计身家过亿,常年在北京承包工程,下属职工有3000多人,“但即使这样,他穿着朴素,待人和气,给人印象非常好”。记者发现,离莫翠平的“豪宅”不远,立有一处功德碑,是1999年2月“排年村全体村民敬立”(2001年排年村和附近三个村合并,成为现在的天湖村)。内容是莫翠平捐款23万元,修建“天湖至排年的水泥公路”和“天湖桥”。袁海荣也介绍,现在的天湖村村委会便是莫翠平和另外两个建筑商出资修建的,“小莫对家乡建设很支持,有什么事情找到他,他总会帮忙”。
-调查实录
记者对话“最牛豪宅”主人
百亩湖景:从村里租来90多亩鱼塘改建会所手续:今年5月前“完备”
这个叫莫翠平的好口碑的富商,就是网帖所曝的占地颇多的豪宅主人吗?为了核实这一事实,记者致电身在北京的莫翠平。“会所事实上3年前便已停工了”,莫翠平告诉记者。他口中的会所便是网帖提及的“贵宾楼”。其介绍,事情的起因是大约四五年前,他回到家乡后,当地政府领导找到他,建议他回乡置业,搞一个会所之类的项目。2006年他便开建了这一项目,主体便是这幢会所。会所包含住宿、餐厅、休闲垂钓之类,当时设想和直溪镇董永村的董永文化遗址连为一体,游客参观完董永文化遗址后,可来此地观光休闲。不过,占地大约两亩的会所确实没有合法手续。“但当时都是边建设边审批”,直溪镇相关工作人员解释道,“当时的用地政策不像现在这么紧”。事实上,2007年正因为没有相关手续,会所便收到了土地管理部门、建设部门的停工通知书。其后会所一直没有复工,直至今日。
至于会所前的“百亩湖景”,莫翠平解释道,这些都是他从村里租过来的。据其介绍,此地以前都是荒滩,中间有村民承包的大小鱼塘。“看着村里也收不到多少租金,我找到了村里想要承租。”于是,其翠平和村委双方达成租赁合同,其按照每亩150元的价格,将总共90多亩鱼塘租下,租期为30年。莫将鱼塘租下后,用挖土机将大小鱼塘连成一片,产生的土一起推至鱼塘中央,这便形成了现在的百亩湖景以及湖中央的小岛景观——记者在天湖村村委会找到这份租赁协议,印证莫翠平所言非虚。对于自家体量不小的私宅,莫翠平解释,房子是几年前在老宅地基上翻建。此前,他家附近还住有吴金昌、郭中明以及他弟弟等几户人家,但这么多年过去,这些人家都搬走了,老宅子被莫翠平买下,翻建房子时,将它们改造成了花园。
租购这么多地,合法吗?
长期租赁百亩鱼塘的合同是否有效?会所建设到底是怎么回事?购置多处宅基地是否合法?带着种种疑问,记者来到金坛市国土资源局咨询。该局党委书记、局长黄克洪接受了采访。黄此前曾担任建昌镇(天湖村以前隶属建昌镇,2007年被合并成直溪镇)主要领导,对莫翠平会所项目很熟悉。黄克洪介绍,因为直溪镇拥有董永文化故里的资源,莫翠平也有回乡创业的积极性,于是当地政府便想在此打造董永文化的主题公园。换句话说,莫翠平打造并不是一个私家庄园。至于会所用地合法性的问题,黄克洪介绍道,莫翠平建设的会所,是符合金坛市总体规划的,所占用的也是建设用地,不是基本农田,惟一的问题是因为近年来土地政策管理趋紧,差一个土地指标,所以相关手续没有批下来。至于莫翠平租赁鱼塘和购置宅基地等行为,黄克洪认为,并无违法之处。记者随后从金坛市相关部门获悉,莫翠平的项目在金坛官方说法是“金坛市翠平水乡垂钓休闲项目”,该项目已列入该市2010年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由该市分管农业的一位副市长牵头负责,备注栏注有“在今年5月前完备所有手续”的字样。张斌谷岳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