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网消息(记者杨枫 李婷 汪健)又是一年“3·15”到来之际,市药监局、质监局和旅游局昨日不约而同地发布“2009年度打假维权十大案例”。细读报告文本,发现30个案例竟全都以“某”替代了制假者或侵权单位的名号。
一家没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的单位,从2008年12月至2009年8月分装了避孕套5.2万
余盒,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昨日公布说,这家无证单位是“武汉某商贸有限公司”。
去年9月,一家公司对液化石油气钢瓶进行喷漆翻新、未经许可擅自从事气瓶维修,被处罚款10万元。但市质监局发布的报告称,这家严重违反特种设备有关安全规定的单位叫“某石油液化气有限公司储罐站”。另一家非法生产并销售6030桶饮用矿物质水产品的企业,在市质监局的报告里则是“某饮用水公司”。
去年8月,一群游客通过一家旅行社到宜昌浏三峡,返程时,随团导游“甩团”,游客只好自己安排余下行程。市旅游局昨日在维权报告中只字不提该旅行社的名字,甚至连这名“甩团”导游的姓氏也“不忍”公开。
晨报记者请求市药监局公开十大案例中的企业名称,稽查分局局长刘建国回答:“我们一般都不公布,那样打击面太大了,要允许别人改过。”
读者有兴趣以三个职能部门公布的30件打假维权大案来一个“破案游戏”吗?请听题:位列市药监局公布的第七大打假维权案例是:“武汉某妇科医院从无证个人购进终止妊娠药物、使用假终止妊娠药物案。该医院为武汉知名的女子专科医院,主要从事终止妊娠手术及妇科疾病的治疗。”您猜得出这个“知名的”“某妇科医院”是哪一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