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宣华华
日前,北京、上海、香港等22家城市消协维权组织联合发出《致餐饮企业的公开信》指出,向消费者提供消毒餐具是经营者应尽的法定义务。不管餐饮企业是否明确告知,另行收取消毒餐具费的做法都于法无据,侵犯了众多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3月15日《京华时报》)
不知何时起,餐饮企业逐渐提供收费的消毒餐具,渐渐壮大了一个消毒餐具行业;也不知何时起,消毒餐具收费渐成“过街老鼠”,眼看新行业有夭折危险。奇怪的是,似乎始终都有一个声音缺失,哪怕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我们仍听不到那个声音。于是,我们不禁感到好奇:缘何消毒餐具行业不站出来,公开声张自己的权利?
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质,原本就是要各市场主体参与博弈,共同缔造动态平衡的复杂系统。新生的市场主体,不断加入到现存的市场系统内,本身就是一个动态博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是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最终决定不同市场主体的命运。对于新生的市场主体来说,声张自身正当的权利,既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因而,消毒餐具行业没有发出声音,显然是一个奇怪的现象。
从消毒餐具行业来看,这个新生的行业还很弱小,又是处于夹缝中发展,确实见不到多少阳光,也就难免缺乏足够底气。况且,如许多新生行业一样,消毒餐具行业良莠不齐,既有一批渴望做大做强的正规企业,更有一大批浑水摸鱼的不良企业,而且,由于行业管理制度的缺位,极可能存在“劣币驱逐良币”,使正规企业处于相对弱势之中,且受不良企业负面形象的拖累,正规企业也难以掌握对外话语权。或许,这正是不闻消毒餐具行业声音的原因。
问题在于,消毒餐具行业的存在,确实具有充足的合理性。简单地说,它可以被视为一种 “服务外包”,能够通过规模化经营降低成本,并在规模化基础上实现规范化,既有利于餐饮企业成本控制,更有利于消费者利益保障。不妨思考一个很实际的问题:某个城市的卫生部门,是监管数千个餐饮企业容易,还是监管几个十几个大型消毒餐具企业容易?很显然,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事实上,从保障和维护消费者权益的角度来说,我们完全有理由支持消毒餐具行业发展,特别是期待这个行业出现龙头企业,甚至出现全国连锁的大型龙头企业,能为我们广大消费者提供可靠的消毒餐具。对此,消毒餐具行业更应发出自己的声音,挺身维护自身的生存权与发展权。从消协和监管部门来说,也应关注消毒餐具行业的规范发展,而不是盲目地制造变相打压,才能维护好和发展好消费者的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