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结束后的第一天,在各界对高房价的一片讨伐声中,北京土地市场又涌现出新的“地王”,三个新“地王”全部为“央企制造”,中国兵器装备集团、中国烟草总公司这样的非房地产主业央企也纷纷杀入地产领域。
如果“地王”频现不能控制住,房价也必然很难控制得住。尤其不能让人忍受的是,新“地王”一律皆由央企制造,显然,这些央企非但不愿为政府分忧,助推房价下降,反而争相杀入房地产市场企图分羹,除了不计后果的纯粹商业牟利冲动之外,已经丝毫不再具有作为央企理应具有的公共责任感。
央企的存在,是以“关系国计民生”作为合法性依据的。这就意味着,央企进军的领域不应该是无止境的,更不应该一切只是以利润最大化作为标准就行,而是必须具有高于一般企业的公共责任担当。比如像房地产领域,在高企房价日趋泡沫化的当下,央企手拿全民资产却极力助推房价上涨,不仅是对全民资产不负责任,也是对公众利益的间接绑架。
公众所不能理解的是: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为何对央企频繁制造 “地王”以及非房地产主业央企纷纷杀入地产领域竟然无动于衷?央企都去建房子卖房子了,那些“关系国计民生”的事情谁来干?既然大家都是“只为自己赚钱,哪管民众死活”的房老板,凭什么央企却能享受各种政策优惠,以至于从来“不差钱”?与有关官员信誓旦旦的“4万亿没有一分钱进入房地产”的说法相比,“地王”皆由央企制造的荒谬现实显然无法得到合理解释。
“我有决心,本届政府任期内能把这件事情管好,使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使房价能够保持在一个合理的价位。”这是温总理留给公众的温情话语和庄严承诺,这也是公众对未来楼市的真心期待。然而,央企频造“地王”却无异于当头浇上了一盆冰水,让吃了“定心丸”的人们顿时再次感到有些迷茫。所谓“枪打出头鸟”,既然两会后第一天“地王”就皆由央企制造,那么整顿楼市的“第一枪”,这些正在背离存在合法性的央企也许也当之无愧。 盛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