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水时,一些居民到城郊农村田里的机井拉水 本报记者 杨伯涵 摄
本报渭南讯(记者 杨伯涵)县城频频停水,对于渭北水资源贫乏的人口大县蒲城来说,是非常痛苦的事。近两三年来,吃水难、用水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蒲城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居民,但这个最基本的民生问题,一直得不到彻底解决。
现状 城区频停水居民生活难
春节刚过,3月9日蒲城县城停水,这是继2009年5次大面积停水后的又一次停水。“三天两头停水,整个县城都快臭完了!外地人现状 城区频停水居民生活难
春节刚过,3月9日蒲城县城停水,这是继2009年5次大面积停水后的又一次停水。“三天两头停水,整个县城都快臭完了!外地人谁愿意在一个经常停水的地方待?早都跑完了,我要不是蒲城人,我也跑了。”3月15日,蒲城县红旗路一商户告诉记者,停水后,他每天不能洗脸、不能做饭、不能如厕,一切都需要在外面解决。提起停水,几乎所有的受访群众都有怨气。
一位蒲城居民在网上发帖子调侃:“早上上班湿巾拭面可谓现代,饮料多多可谓新潮,不在家做饭,偏在外用餐……这是蒲城经常停水后的‘习惯动作’,蒲城县平均一年停水在20次左右,居民们早就麻木了。”“动不动停水,为什么最关系到老百姓生活的吃水问题都解决不了?”对于停水,很多人把怒火发泄到县政府和相关部门身上。
3月15日晚,停了一个星期的水终于来了,但大家还是高兴不起来,“因为谁也说不准,哪天又会突然停水。”
相关阅读:西安水状况调查:1995年西安出现过水荒(图)
原因 20年供水管网已用26年
对于群众的责难,蒲城县水务局副局长、城乡供水总站站长张岐山说,对于经常性停水,他也很“头疼”。“我也是蒲城人,也要在这里生活。但是自己家的用水也没法解决。一停水,每天面对着臭气熏天的厕所,我也很着急。”日前,他在县委的责令下,因为停水的问题在县电视台向蒲城全县群众道歉。
据张岐山介绍,1984年为解决蒲城县45万城乡群众的吃水问题,蒲城县利用世行贷款,建成袁家坡防氟改水工程。当初的设计年限是20年,但到现在已经使用了整整26年。袁家坡供水工程多次发生漏水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工程管道老化,超过服务年限;二是80%的管道铺设在公路沿线,随着近年来道路拓宽硬化,部分管道覆土厚度增加、管道受压增大导致变形,加之车辆震动等原因,容老化,超过服务年限;二是80%的管道铺设在公路沿线,随着近年来道路拓宽硬化,部分管道覆土厚度增加、管道受压增大导致变形,加之车辆震动等原因,容易造成渗漏;三是蒲城县土壤属湿陷性黄土,群众灌溉造成管基下沉、管身移位。他说,停水对于农村群众来说,尚有应急的水窖。对于城里的10万居民用水,就非常难熬了。
措施 城区进行供水管网改造
“解决城乡居民用水问题,已成为县上的大事了。”张岐山说。
据了解,去年“清明”前后,蒲城县发生大面积停水,引起袁纯清省长的重视,他曾作出批示,要求有关方面核查此事。渭南市政府立即派员赴蒲城调查。蒲城县邀请部分专家论证启动供水复线项目,预计整个工程需要9800万元资金。蒲城县随后报渭南市发改委审核。但如今快一年了,因为政策原因,项目迟迟未能立项。
昨日,蒲城县政府一位领导表示,为解决城区居民用水,春节前,县上已经启动建设的城区备用水源。同时,城区进行供水管网改造,以应对城区不时停水之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