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早餐关门,市民吃早点只好去别的地方购买
延安市2008年八大民生工程之一的放心早餐,在当年10月16日走进百姓生活后,艰难维持到去年12月28日。此后,放心早餐就消失至今。
是什么原因让放心早餐与延安百姓渐行渐远?何时才能重回人们的视野?
“早餐吃什么?是羊杂碎还是包子稀饭,或者油条豆浆!”两年前,对于既要送孩子上学又要赶着去上班的延安市民来说,吃早餐还真成了一个事,主要是市民很难忍受街边卖早点的老板那双“多功能手”,看着老板一会儿收钱,一会儿又在擦桌子,在此期间还不停地徒手抓包子,很多市民只能在无奈中选择吃或者不吃。
3元能吃饱的早餐上市
2008年10月16日,延安启动“放心早餐工程”。当日,在延安大桥广场隆重举行的启动仪式上,除了省商务厅和延安市相关领导外,还有来自北京、武汉等地的放心早餐工程公司负责人和一些市民。
延安市副市长薛占海说,实施放心早餐工程是顺应了广大市民对质优价廉、安全放心、方便快捷早餐食品的强烈愿望和迫切要求,对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提升城市品位、促进服务业繁荣,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要求早餐工程承办企业要认真履行社会责任,把卫生、放心的早餐食品提供给广大市民。承担早餐工程的延安市惠民放心早餐公司也当场承诺:绝不销售隔天食品,“三元吃饱,五元吃好”。
延安放心早餐工程由3个股东共同投资建设,其中最大的股东是国有企业延安市食品总公司。在放心早餐工程实施中,政府还先后为此拨款300万元予以资助,再加上股东投资,该工程总投资约700万元。工程建成生产车间2600多平方米,购置了锅炉、配送车、网点销售餐车等设备。
按当时设想,在2008年内要设置100个销售网点,覆盖市区人口密集区域,要为近20万人提供卫生、质优、安全的早餐食品。实际上,到目前为止,延安市场上总共有早餐销售餐车60辆,固定销售亭9个。
经营一年的“放心早餐”衰败
王燕(化名)是第一批早餐销售员之一。她与早餐公司签订了销售合同,租赁早餐公司统一制作的餐车,每月从早餐公司领取600元工资,再从销售总额中按大约10%比例提成。
“由于我的销售片区属于繁华地段,刚开始时买的人很多,特别是早上7时左右,学生群是最大的市场,我单日曾卖过400元钱,每天提成三四十元,如果再加底薪的话月收入也有一千多。但两个月后就不行了,销量持续下降,后来每天能卖一二百元。”王燕说。
此后,销量下滑快速蔓延到全市的早餐销售摊点。零售商赚不到钱,公司的订单也逐渐减少,于是生产的品种也逐步减少,包子的个儿越来越小了,对应的是买早餐的人越来越少。
恶性循环致使放心早餐也慢慢变味。一些摊点为了生计一边卖放心早餐配送食品,一边卖自己做的早餐,到后来干脆只卖自己做的早餐。也有一些摊点在卖早餐的同时,出售饮料、香烟等,有的还卖起了凉皮。个别固定销售亭承包人,则把亭子转包给了别人用作他途。还有一部分人的亭子或餐车闲置起来,本人改行从事其他工作。
到去年年底,实际上专心卖放心早餐的商户仅有30多户。在延安市惠民放心早餐公司2009年年终总结上有这样一句话,“(公司)销售网点有固定餐亭9个,餐车17个,代销点7个,销售额最高的网点日均销售400元以上,最低的销售额为70元”。如此算来,销量最好的网点日均提成可拿40元钱,最低的仅能拿7元钱。
去年12月28日,延安市惠民放心早餐公司宣布放假。此后,就再也没有人能吃到放心早餐。
3月18日,记者走访了多家固定的放心早餐亭,看到光明路口的偶尔卖传统早餐;师范路口的贴上“此房转让”;延安大学门口的关门,知情人说此房被转让给河南人卖煎饼;小东门附近的关门,但门头广告显示这里曾卖炸鸡翅;万花路口的关门;市场沟口的卖饮料、凉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