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九器
2010年仅仅过去两个多月时间,西安出租车行业就发生了多起劫案,甚至两名司机不幸遇害身亡,在古城西安引发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甚至在全国也引起不小关注。的哥的姐们的安全问题,再次成为这座城市的焦点话题。令人稍感欣慰的是,不久前制造出租车血案的其中两名嫌犯已被抓获,而立下汗马功劳的,除了警方外,还有的哥的姐。
宽慰之余,我们依旧忧心忡忡,因为多年来,由于出租车流动性强、逃逸便捷、司机反抗性有限、防护措施不完善等因素,在各地而言,出租车劫案命案一直层出不穷,难以根绝。尽管出租车行业不断对司机们进行各种安全培训,公安机关不断对劫匪进行严厉打击,的哥的姐们也不断互相学习各类“防身术”,但百密总有一疏,何况在“以最小成本获取最大利润”的经济人规律追求下,不少车主司机往往将“安全”让位于“利益”,因此总有一些盗匪屡屡得手,一些的哥的姐破财流血甚至遇害。
“遭劫”毕竟是小概率事件,安全培训、防身术这些软措施一般情况下用不上,让司机们逐渐麻痹大意、掉以轻心,警方严打的硬手段也更多是惩罚为主,更多是间接保卫。在这些现实境况下,那些能随时随地用得着、帮得上的制度篱笆、科技武器,可能对保卫的哥的姐的人身安全,发挥更基础、更有效的功能。
仅以出租车防护网为例,这项发明完全可以获得一个 “社会治安创新技术大奖”,因为一个简单的出租车防护栏,造价低但功效强,从技术上有效地增加了劫匪打劫的行为难度和精力成本,从各地实践来看,大大减少了抢劫出租车的发案率和成功率。但是,自从防护网被广泛使用后,很少再有类似创新技术大面积推广,很多技术往往半途而废——— 魔高一尺,“道”却难以继续完善,于是总有一些铤而走险者继续对出租车实施犯罪。
为了保障的哥的姐安全,早就在实行夜间副驾驶禁坐男乘客的规定,但监管不严,结果形同虚设;夜间营运出城或跑长途,实行备案登记制度,可由于配套不足,收效甚微;曾在出租车试行安装摄像头举措,结果在争议中也无疾而终;曾在驾驶和副驾驶之间安装防护设施,后来因驾驶员嫌不方便也没有推广开来;曾在出租车装设便捷报警装置,最终效果不佳;早就说要为出租车安装GPS,但因各方原因也是“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其实,这些年为了保障出租车司机的安全,有关部门试行过很多措施,行业也试行改进过一些技术手段,社会也提出过一些安防建议,可是,或是由于利益难以协调或是可操作性不强或是车主司机们有抵触,最终,那些措施、手段、建议,却又一一半途而废。
时间进入2010年,短短两个多月时间,数起劫案发生,人命关天、舆论聚焦,这不仅要求有关部门迅速破案,还受害人、还纳税人一个交待,更为有关部门、行业及社会各界,激活那些半途而废的措施,为最大限度完善防护措施、减少出租车血案提供一个契机。
无论困难有多大,无论程序有多复杂,在生命和市民安全感面前,都必须迎难而上,办法总比困难多,前行总比停滞强。比如在GPS安装问题上,有关方面多听取车主、司机们的意见,多沟通协商,车主司机也应多从政府保障司机安全层面思考。相信只要能畅通交流就能达成共识,无论是经济利益方面的龃龉,还是心理上的隔膜,一定能弥合分歧达成一致,让曾经试行或建议的一些有价值的措施,不断落实,为的哥的姐建起更严密的安全篱笆。
为了不让的哥的姐再次血洒出租车,为了更有效地预防犯罪,所有可能增强出租车司机自卫自救能力的措施,都应当果敢践行,各方包括车主司机们一起良性互动,修缮那些有价值的半拉子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