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首 页 陕 西 原 创 国 内 社 会 国 际 网 事 视 界 专 题 回 顾 视 线 时 评 政企快线 人事任免
华商网 > 新闻 > 中国报道
中俄原油管道穿越界江主要工程完工 年内建成使用
华商网http://news.hsw.cn  来源:  新华网  2010-03-22 09:44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3月16日,施工人员在中俄原油管道穿越界江工程施工现场的泥浆池旁工作,图片左下方的孔道即穿越黑龙江主孔道。

  新华网哈尔滨3月18日电题:中俄原油管道穿越界江主要工程完工

  新华社记者范迎春

  中方建筑施工官员17日对新华社记者说,中俄原油管道穿越界江——黑龙江的主要工程已经完工。

  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管道局第三工程处处长李长才表示,中俄原油管道穿越黑龙江的钻孔及四次扩孔工程已经完成。钻孔和四次扩孔工程共历时6个多月。

  尽管已是3月中旬,但黑龙江畔依然寒风刺骨、滴水成冰。这里是中俄原油管道穿越黑龙江工程的建设最前沿。

  李长才说,下一步的施工任务是,把预先焊接好的金属管道沿着江底的孔道回拖,从而把界江两岸的输油管道连接起来。

  他表示,相对于复杂的钻孔和扩孔施工而言,预计月底进行的回拖工作将“很轻松”,仅需一两天时间就能完成。

  “穿越黑龙江”被称为中俄原油管道建设的“咽喉工程”,也是施工难度最大的工程。穿越工程采用定向钻工艺和对穿技术在两岸同时施工,由中俄双方专家共同进行的工程设计和论证耗时2年之久。

  在可供选择的盾构(开掘小型隧道)、大开挖和定向钻工艺等作业方案中,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管道局力主并最终决定采用成本最低、工期最短的定向钻工艺。曾持反对意见的俄罗斯专家认为这是“世界上最大胆的工程”。

  尽管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管道局曾成功实施黄河、长江、淮河、钱塘江、珠江、尼罗河等大型河流和山体的穿越任务,但是在穿越黑龙江过程中还是遇到了很多始料未及的困难。

  “由于涉及卵石层、岩石层、交互层等不同地质段,局部塌方、大块岩石掉落的情况时有发生。”李长才说。

  自2009年9月1日破土动工以来,穿越工程还遭遇了黑龙江畔近些年来最为寒冷的一个冬季,气温经常在-40℃以下。

  “恶劣的气候条件,也为施工增加了不小的难度,但总体说工程进展较为顺利,符合进度设计要求,”李长才说,“到今年6月30日全部完成穿越工程没有任何问题。”

  中俄原油管道穿越黑龙江部分的总长度为1090米,最深处距江面约50米。管道分为主道和备用道两条,平行间隔25米。扩孔后孔径1.1米,在地层松软、易造成塌方的卵石地带,敷设了孔径1.2米的套管。

  作为未来中国油气进口东北方向的一条战略要道,中俄原油管道北起俄罗斯斯科沃罗季诺市,南至中国大庆市,其中俄罗斯境内长约70公里,中国境内长约900多公里,设计年输送原油能力1500万吨。

  为了确保穿越黑龙江“咽喉工程”的顺利进行,中俄两国政府批准设立了项目建设封闭区和各自的专用临时口岸,为人员、设备和材料进出境实施“全天候”服务。

  中俄原油管道俄罗斯段已先于中国漠河――大庆线和穿越黑龙江工程在2009年4月末开工建设。而中国境内的管道建设工程去年5月以来分15个标段陆续开工,沿线穿越11条大中型河流、15处铁路和26处2级及2级以上公路,截至目前,各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据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齐振林介绍,中俄原油管道境内使用L450级优质钢材,管道口径813毫米。

  另外,在距离穿越黑龙江施工现场数公里的漠河县兴安镇漠大线首站,为进口原油中转和加压的6座大型油罐主体也已建设完毕。

  按照计划,中俄原油管道将于今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编辑:朱羽喆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微博:
 返回新闻频道首页·进入华商论坛
 <v:imagedata 图片新闻
纽约笨贼钻通风口行窃被卡住 差点掉进油锅(图)
纽约笨贼钻通风口行窃被卡住 差点掉进油锅(图)
美女肚兜秀惹人眼
美女肚兜秀惹人眼
大S公开与汪小菲婚照
大S公开与汪小菲婚照
世界上那些最给力床铺
世界上那些最给力床铺
陈光标暴力行善引争议
陈光标暴力行善引争议
多国攻击利比亚装备盘点
多国攻击利比亚装备盘点
 <v:imagedata 相关新闻
·委内瑞拉石油部长称欧佩克可能减产原油   08-08-24 16:25
·伊朗石油部长称欧佩克原油产量无需改变   08-07-23 02:49
·伊朗石油部长宣布发现新油田 储量5.25亿桶原油   08-07-21 06:27
·沙特石油大臣暗示近期不会增产原油   08-07-04 15:57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