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临二次拆迁的马湖新村社区

有的住户已开始搬家,接受又一次折腾
记者 薛振宇文/图
入住不足5年的400多栋农民别墅又面临拆迁,发生在武汉市洪山区洪山街道办马湖新村社区的这一事件成为近期公众关注的焦点,浪费资源、漠视私权以及城市规划缺乏远见的质疑声持续不断。
3月18日下午,武汉市洪山区马湖新村社区老年活动室里聚集了数十名老人在玩棋牌。
最近社区正在拆迁,一位老头提高了嗓门:“不知道上边怎么搞的?这些房子才建了四五年,有的刚搬进去两年,有的还没有住过人,再拆迁也太能折腾人了!”
马湖新村社区办公室一名40多岁的工作人员走过来,劝道:“老余,别说了。”老余并不领情,声音反而更高了:“我不怕他们,有什么说什么。”
几分钟后,工作人员锁了老年活动室的门,宣布下班。老人们似乎也有了顾忌,很快散去。
实际上,马湖新村很多居民最近很闹心,上一次拆迁引起的生活混乱刚刚安定下来,村民们住进了联排别墅——上下三层、建筑面积240平方米至360平方米——一夜之间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大部分村民们还是比较满意。
前后不到5年,平静再次被打破——又要拆迁了。
二次拆迁早就酝酿?
村民搬家的速度赶不上推土机。马湖村改造列入全市工作计划后,一项新的综合改造计划很快又提上日程。实际上,2007年12月马湖新村还在建设、尚未完全形成的时候,早就埋下了很快就要拆除的伏笔
对于外界的质疑,洪山街道办主管城中村改造工作的副主任雷鸣倒是很坦然。3月18日,他接受记者采访时实话实说:大家要议论就议论吧,“我们也没办法,反正事实就是这样”。
雷鸣所说的“事实”是,马湖新村社区的确面临再次拆迁,原因是武汉这些年来的重点项目建设和一轮接一轮的城中村改造。
2001年之前的马湖村,地理优势不是很好,基本是个传统自然村。一个关键的时间点是2001年4月份,湖北省和武汉市要在这里建设高科技南湖农业园,开发商东湖高新集团与马湖村签了征地协议,分期实施拆迁。后来这里陆续修建了包括南湖南路、机场二路、马湖大道等道路,历经数次拆迁,逐步形成了现在的马湖新村。
然而村民搬家的速度还是赶不上推土机。随着武汉市经济的发展,城市也在不断扩大。2004年,武汉市开始城中村综合改造工作。156个行政村被列入改造计划。
2006年,马湖村改造工作正式启动,村民改为居民、集体办理社保,2009年完成集体经济组织改制,撤村建区,从此马湖新村变成了现在的马湖新村社区。
马湖新村社区共有7个新建小区和2个自然湾村,房屋1023栋(套)。每套占地80平方米到120平方米不等,建筑面积240平方米至360平方米,分3期建成,一期2003年建成,二期2005年建成,三期工程2008年才建成。
很多村民们至今不解的是,在马湖村经历以往的三次拆迁和还建过程中,更大的一次拆迁实际一直在酝酿中。
2005年12月,马湖村改造列入全市工作计划后,一项新的综合改造计划很快又提上日程。2007年12月23日,武汉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回函马湖村委会,原则同意该村报送的《洪山区马湖村综合改造计划》。
在洪山街道办,记者看到了这份编号为武规函2007(516)号的规划批复,也就是说,2007年12月马湖新村还在建设、尚未完全形成的时候,早就埋下了很快就要拆除的伏笔。
今年3月,马湖新村二、三期还建房又要拆迁的消息传出后,有人曾经质疑:既然2005年城中村改造已经启动,而且2007年底马湖村又得到了批复,为什么不停止马湖新村后期建设?
对于这个问题,雷鸣答复:城中村改造工作非常繁琐,涉及村民变居民及户口、医保、养老、住房等诸多方面,耗时很长。而不少村民的房屋已经被拆了,居住问题也不能长期搁置下去。因此,马湖新村的后期建设没有停下。
这是不是浪费?这种城市建设是不是缺少长远规划?
雷鸣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个人角度不同,我不想妄加评论。马湖村是在改造村民的居住环境,安置村民,提高生活质量。城中村改造又是武汉市为了加快经济发展,改善市政。都是想做好事。我们只能说,事情有些巧,间隔时间短,说我们的城市建设没有长远规划,我们也不好说。”
城中村改造的巨大利益
马湖村的这片土地,政府以8.8亿元挂牌出让;开发商保守利润至少8亿元,乐观的话,可以赚到10亿多元
还建别墅遭遇再拆迁,有人认为,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土地越来越稀缺,当初的还建房只有三层,其决策显然缺乏远见。城市快速发展,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还建房重新规划不是不可以,关键要看这400多套还建房究竟为何推来倒去?政府决策如此朝令夕改,400多套还建房如此短命,究竟被谁牵住了“牛鼻子”?
这位评论者指出:一块地多盖房就能多赚钱,商家的逐利心思并不奇怪,奇怪的是政府也被商家牵着走,这样下去,二次还建后会不会有三次还建、四次还建?
此前报道:武汉400套入住不满5年别墅拆迁 官员:不是浪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