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首 页 陕 西 原 创 国 内 社 会 国 际 网 事 视 界 专 题 回 顾 视 线 时 评 政企快线 人事任免
华商网 > 新闻 > 中国报道
专家称转基因大米最迟5年可上中国老百姓餐桌(图)
华商网http://news.hsw.cn  来源:  大洋网-广州日报  2010-03-23 12:03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广东高州镇江镇保留着大片野生稻。人们担心,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种植后,会给野生稻等物种带来基因污染。

  中国将开启转基因水稻商业种植专家表示最迟5年上百姓餐桌

  本报近日专访转基因水稻安全许可证书获得者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与房价、物价、医改等热门话题一样,转基因水稻的安全问题备受关注。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公开表态:“如果转基因抗病虫的水稻要人体做实验,我第一个报名。”据报道,他将与国内该领域的权威张启发院士合作,加强转基因水稻的研究。

  毫无疑问,关于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目前仍无定论。进一步的问题则是,转基因产品的商业化是否会引起国际种业巨头对国内种业市场的垄断。

  综合今年1月底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转基因品种产业化的论述,加上去年年底我国批准第一张转基因水稻安全证书的利好消息,转基因产品——尤其是转基因水稻的商业化,在中国似乎已然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那么,未来可能成为中国人口粮的转基因大米到底长什么样?口感如何?价格是高是低?“民以食为天”,我们迫切需要这些问题的答案。文/图本报记者李颖

  神秘的转基因水稻审批机构成员信息成谜

  1月31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发布,文件特别提到“要推进转基因新品种产业化”。这一政策走势与另外一则备受关注的新闻联系在一起,让人浮想联翩。

  去年年底,由华中农业大学负责研制的转基因水稻“华恢1号”和“Bt汕优63”刚刚获得安全许可,这也是我国颁发的首张转基因水稻安全证书。

  神秘的转基因水稻

  农业部的这一决策被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风田形容为“惊险的一跳,让全世界惊出一身的冷汗”。因为在此之前,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批准主粮可以转基因种植。他表示,既不能妖魔化转基因产品,也不应放任不管,对口粮作物转基因产品的产业化问题,应该慎之又慎。

  去年12月初,郑风田撰写了《转基因大米你敢吃吗?》一文,此后两个月,该文在网络上被广泛转载,转基因水稻成为春节前的焦点话题。

  尽管研究者曾借助主流媒体表态,“转基因大米不仅吃起来安全,对生态环境也是安全的”。但仍难解人们的担忧,一连串的问题有待解答,比如:安全证书的审批程序如何?实验室只能证明短期安全,长期食用到底对人体有无害处?还有网络论坛发起了“反转基因主粮”的签名活动。

  早在2008年,由天涯论坛进行的“转基因食品”调查中,就有超过50%的人表示最关心转基因大米,也担心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我们注意到最近的舆论,并十分理解公众的关切。有关转基因水稻研发的所有信息,只要不涉及国家科技秘密,我们都将以公众能够理解、认知的形式予以公开。”此次获得安全证书的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华中实验室”)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称。

  审批机构成员信息成谜

  恐惧和担忧,往往来源于信息的缺乏。与喧嚣的网络相对,官方的回应显得很低调。面对诸多质疑,农业部曾回应,证书发放是“经过严格的实验研究、中间试验、环境释放、生产性试验和申请生产应用安全证书等5个阶段的多年安全评价,依据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以下简称‘转委会’)评价结果做出的决定”。

  问题在于,成员构成等转委会的信息一直没有公开,外界可知的权威信息非常有限。

  即使在转基因水稻的批准时间上,舆论也一度争论不定。去年10月22日,一份名为《2009年第二批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批准清单》出现在“中国生物安全网”上。但有业内人士发现,“当时名单上并没有两种转基因水稻,那是去年11月27日才加上去的。”

  华中实验室则告诉本报记者,“华恢1号”和“Bt汕优63”品系安全证书的签发日期是2009年8月17日,有效期为5年,适用地为湖北。

  科研人员“以身试稻”

  转基因水稻是否安全?这种担忧普遍存在,并非毫无根据。被广泛用作论据的,是几则国外的研究案例。据了解,2007年,法国科学家证实,全球最大的种子公司——美国孟山都公司出产的一种转基因玉米对人体肝脏和肾脏具有毒性。2008年,美国科学家也证实了长时间喂食转基因玉米的小白鼠免疫系统会受到损害。至于长期食用转基因水稻对人体是否有害,科学界也一直存在争论。

  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薛达元是环保部生物多样性研究的首席专家。他说:“食用转基因水稻‘相对安全’。所谓‘相对’,是指目前所有的实验、检测都证明了它的安全性;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受制于现有技术的局限性,不一定能检测到所有的风险。”

  华中实验室的研发人员则“以身试稻”,“以正视听”。华中实验室回复本报记者称:“近年来,我们的科研人员一直在食用转基因大米,他们健康状况良好。”“转基因水稻一旦被批准商业化种植,我们研究者的米缸里肯定都是转基因大米。”

  “水稻是中国的主粮,我国科学家研发转基因水稻从一开始就把安全问题放在首位。国家为我校两个转基因水稻品系发放安全证书也是慎之又慎。”

  除了安全,人们也好奇大米的口感。“以身试稻”的研发人员告诉记者,该校研发的转基因大米与普通大米相比,“没有任何不同,事实上它就是杂交稻米”。“我校研发的转基因大米口感良好,二次加热后外观和口感均无明显变化,达到国家优质米的标准。”

  知识产权与涨价的担忧

  转基因作物的开发主要依赖于标准化的技术、方法和元件,包括许多大型跨国农用化学品公司在内的国外机构已在这些领域申请了至少59项专利。

  不久前,一份名为《谁是中国转基因水稻的真正主人》的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正在申请商业化种植及在研的8个转基因水稻品系,无一拥有独立的自主知识产权,上述8个转基因水稻品系至少涉及28项国外专利技术。这些专利分别属于美国孟山都、德国拜耳和美国杜邦这三家跨国生物公司。此次颁布证书的两种转基因水稻,至少涉及11~12项国外专利。

  专利的归属,将直接体现在未来种子的价格上。报告称:“如果转基因水稻商业化,那么中国农民可能会面临种子价格不断上涨的风险。”方立峰进一步分析:“如果种子价格上涨,不排除生产者会将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未来,转基因大米的价格有可能更昂贵。”

  对此,华中实验室直接回应:“以为我们使用了多项国外合法有效专利,是误解或猜测。”此次获批的“华恢1号”和“Bt汕优63”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他们表示,此次获批的“华恢1号”所用的育种材料,是我国已推广多年的优良恢复系“明恢63”,其中,转入的抗虫基因是由中国农科院科学家自己修饰的,并已取得专利。“华恢1号”的转基因方法已在我国申请了专利保护。“可见,该转基因水稻品系的核心知识产权属于我国。”

  对于被指两种转基因抗虫水稻涉及12项国外专利,华中实验室明确表示,这12项国外专利中,只有4项在中国提出了专利申请,1项未获授权;在授权的3项中,1项已于2009年在中国过期失效,另外2项专利的权利内容,与我国自主研发的转基因抗虫水稻采用的技术、方法、材料完全不同。“其余各项均未在我国提出专利申请,不存在侵权问题,也就更不存在支付专利费的问题了。”

  “对于专利的问题,相信农业部门很清楚怎样规避和使用。”薛达元表示,转基因产品往往涉及数十种专利,在科研工作中,有时会跟专利所有者签订协议,用于研究时不涉及专利问题,但商业化生产就会涉及,“具体情况都在协议里有约定”。

  此时的中国,关于种子专利的争论,更像是一把双刃剑。相比于规模庞大的国际种业公司,国内种子企业的弱、小、散的局面并未改变。乐观者认为,可以借转基因水稻的机遇一搏;悲观者则认为,国内种业加强产学研结合、提高创新能力已经迫在眉睫,仓促上马,并不一定能“一击必胜”。

  此前中国引进转基因大豆的经验,已成为一些学者担心的理由。农业部一位专家此前表示,国外出油率高、价格低廉的转基因大豆已经严重冲击了国产大豆,如果我们不能正视现实,会有更多的农产品被国外转基因产品冲垮。

  但这也成为国内加快、加大转基因产品商业化途径的理由之一。

 [1] [2] 下一页
 
 编辑:朱羽喆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分享到微博:
 返回新闻频道首页·进入华商论坛
 <v:imagedata 图片新闻
纽约笨贼钻通风口行窃被卡住 差点掉进油锅(图)
纽约笨贼钻通风口行窃被卡住 差点掉进油锅(图)
美女肚兜秀惹人眼
美女肚兜秀惹人眼
大S公开与汪小菲婚照
大S公开与汪小菲婚照
世界上那些最给力床铺
世界上那些最给力床铺
陈光标暴力行善引争议
陈光标暴力行善引争议
多国攻击利比亚装备盘点
多国攻击利比亚装备盘点
 <v:imagedata 相关新闻
·袁隆平张启发两院士联手研究转基因水稻 称很安全   10-03-16 11:36
·农业部:发转基因安全证书不等于允许商业化生产   10-03-15 15:37
·农业部力挺转基因作物 称国内尚无种植   10-03-03 13:57
·日本培育出首批转基因猴 引发“转基因人”忧虑   09-05-29 08:25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