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旭刚
龟裂的大地、干涸的塘库以及千百万双“渴望”的眼睛,在撞击着每一个人的心灵。这一切的一切,都在急切地告诉我们这些远离干旱的人们——— 在我们这个国家的西南一方,我们的同胞,在遭受着“旱魃”带来的灾难。
老实说,对于旱灾,现今生活于城市中的人们,感受已然淡漠太多。他们很难想象,龟裂大地的背后,代表的是怎样的一种哀痛;他们很难感知,数月无雨的背后,代表的是怎样的一种凋敝;他们也很难体认,万千双“渴望”的眼睛,代表怎样的一种揪心……一句话,西南大旱,离众多都市人,似乎有些遥远。
有些东西,可以被距离遮蔽,但有些东西,是无法被距离遮蔽的。对于今日翻开报纸的诸君而言,西南大旱确实有些遥远,但是,甚嚣尘上的可能因大旱而涨价传言,却并不遥远——— 君不见,西南大旱可能影响全国米价及名贵药材售价的消息,已然漫天飞舞。这难道不是西南大旱带给我们的 “无法遮蔽”的东西吗?
除了这些是“无法遮蔽”的,还有更多东西同样无法遮蔽。有人撰文反思着大旱背后的“人祸”因素,认为原生态林的被破坏,河流上水电站的滥建,江河的污染,都是导致此次大旱的重要“人祸”原因;还有人看到了小水库年久失修,水利设施老化严重等等问题……虽然说,这些追问与反思,是针对西南大旱而去的,但是,这些问题,在更多没有旱灾的地方,难道不存在吗?今日不旱,并不能代表永远不旱。当大旱降临到我们头上时,该靠什么来遮蔽这些“无法遮蔽”的东西呢?人说,未雨绸缪,但何尝又不需要“未旱绸缪”呢?
再来看一组资料。2009年,华北、黄淮地区15个省市连续三个月未见降雨,各方面用水全部告急;2008年,云南连续三个月干旱;2007年,全国耕地受旱面积2.24亿亩,897万人、752万头牲畜发生临时性饮水困难;2006年,重庆旱灾达百年一遇,直接经济损失71.55亿元……
从这一组资料可以看出,这些年来,旱灾已然越来越频繁,影响的地域也是越来越广袤。这种状况之下,谁又能真的做到和旱灾彻底割裂呢?谁又能够面对西南大旱而“无缘”呢?
在涨价传言面前,我们或许可以坚定地相信国家的调配之力。说到底,因大旱而引起的粮食等民生物品的价格暂时上涨,影响的,其实只是我们的短期生活。但水利系统、生态系统出了严重问题,影响的却是我们的长期问题,乃至要遗毒于子孙后代。短期的民生困难,相对而言,比较好克服,但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长期影响,却需要一代人或数代人以高昂的代价去偿还。
现在,救灾当然是第一位的,民政部下发紧急通知,陈光标在动员企业家承担社会责任,很多演艺明星也开始行动……我们相信经历过汶川地震考验之后的中国社会,终会以抱团的方式,抵御大旱的侵袭。与此同时,我们何尝不需要反思我们的种种违背于自然的行为?当它关涉着我们以及子孙后代,它不应被视为轻飘飘的道德倡议。
昨天,有作家说,“现在用水都有罪恶感。”这句话,每个人都该放诸心中,无关浪费,只关对同胞的悲悯,以及对自然的敬畏。愿我们每个人,在撷取自然的时候,都能够心存悲悯,都能够心存敬畏;当“后果”摆在面前,更需要我们共同的承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