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喜的家已被树木包围
千阳县王永喜60年坚持植树,种下1.6万多棵树,累计50亩。如今他的家周围绿树成荫,俨然成了一个绿色山庄。住在沟边的老邻居们都搬走了,王永喜不愿搬,还要住在沟边守着他的一片绿。当地人戏称他“树痴”。
千阳县崔家头镇庄科村沟边绿树成林、修竹成荫,每年都有很多人来这里参观,俨然成了千阳的旅游景点。很难想象这是一个人用60年完成的!这里就有“树痴”王永喜的家。
今年73岁的王永喜祖籍河南南召县,抗战期间随母亲逃荒要饭到千阳县崔家头镇庄科村,在一条荒沟畔安家落户。
1951年的一天,王永喜的母亲用皂角洗完衣服,洗衣水顺沟倒掉了,一颗皂角籽却在沟下出了苗,14岁的王永喜立即将苗移到屋旁,如今这棵皂角树树身一个人都抱不住了。王永喜说,他天生就喜欢花草树木,小时候到山坡上砍柴放羊时总喜欢刨些花花草草埋到院子里,渐渐地,他家就变成了小花园。1952年,他随一工程队到宝鸡西山干活,花一元钱买回几根幼竹埋到院子四周,几年后他家便成了一片竹林,这也使他更加迷恋上了绿色,从此他便与树结缘。
1977年,绿化祖国的口号喊响后,王永喜从凤翔东湖苗圃买回了200多棵松树苗栽到了房舍四周。第二年秋天,他又背着干粮到千阳文家坡乡的天台山采回柏籽30多斤,自己育苗栽植。慢慢地,他家变成了绿色庄园,吸引了大批游人前来参观。乡上和村上为鼓励他植树,将他家窑洞顶部的10亩土地和门前的30多亩沟坡撂荒地无偿划拨给他。
王永喜说,为了营造“绿色庄园”,他省吃俭用,从不抽烟、喝酒、喝茶,在最艰难的时期,他还供养着四个子女上学,硬是靠给别人打工、上山挖药将孩子们供了出来。孩子们工作后,对他的植树事业都很支持,每人每月都会孝敬他一些钱,都被他用来植树了。
王永喜昨日说,前些年搞搬迁,仅有的六户邻居都搬走了,这里只剩下他一户了。他说,只要自己还有一口气,他将继续植绿护绿。
本报记者 王智 通讯员 谢红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