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暖,对我省农作物影响明显近来,云南、广西等大旱,吉林省部分地方大到暴雪,强沙尘袭击我国北方,多种极端天气事件集中发生,让气候变化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昨日是世界气象日,气候变化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听听气象专家怎么说。
去年刚入冬,我省就遭遇罕见暴雪,今年1月又出现持续低温天气,让人们感觉冬天挺冷。但根据暖冬标准——每年12月1日到次年2月底三个月的平均气温高于当地30年同期的平均值,去冬我省仍属暖冬。
省气候中心对1961年到2008年我省63个气象观测站的气候资料分析发现,我省年平均气温近48年来上升趋势明显。1993年前后发生突变,突变前后年平均气温显著上升了0.8℃。从地域分布看,陕北、关中的暖冬特征尤为突出。在昨日省气象局的气象日纪念报告会上,省环保厅副厅长王新荣说,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期,短短30年间我省气温已升高1℃。
■影响
会导致更多极端天气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吕学都说,大量科学研究表明,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影响就是会导致更多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如洪涝、极端高温、极端寒冷等。从一般特征来说,气候变暖虽然会使降水有所增加,但降水增加量不足以抵消气温升高水汽蒸发的量,因此,未来一段时间水资源供需矛盾会更加突出。
同时,吕学都表示,对于气候变暖会导致一个地方在某一时段会发生什么样的天气,还无法预测。
我省生态发生改变气候变暖会带来如何影响?最近我省出现的沙尘天气和气候变暖有关吗?省气象局副局长杜继稳说,气候变暖,对我省农作物影响明显,比如将导致我省苹果花期提前到3月。因3月冷空气移动频繁,就可能致果树遭受冻害几率增加;暖冬会促使小麦出现旺长、减产等等。
环保部门调研显示,气候变暖,使我省春季物候期普遍提前,增加了果树遭遇春寒、低温冻害几率;气候变暖导致的病虫害暴发和蔓延,提高了用药量和农事劳动量;此外,气候变化使得森林和其他生态系统发生变化,如河流断流、持续干旱、沙尘暴频发、土壤沙化、生物的多样性减少等。
■应对 从小事做起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王新荣说,全球减缓气候变化的核心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放。日常生活中,有些事情看起来很小,意义却非常重大。比如,少用一个塑料袋,可减排二氧化碳0.1克;少开一天车,可减排二氧化碳8千克;手洗衣物一次,可减排二氧化碳300克等。 本报记者 张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