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巴什主街道鄂尔多斯大街与文化西路路口,500多米的路段,清洁工老李两天时间就只扫了一袋垃圾,另外,还捡到1个瓶子
3月17日中午,从鄂尔多斯党政大楼12层楼顶往南看,在康巴什这张巨大的荒漠“白纸”上,矗立着六大地标性建筑
-本报记者孙强文/图
GDP连年攀升、增长竞争力位列全国第一的鄂尔多斯,凭借丰厚的经济实力,在一片荒漠中建起一座新城。
但这座一期工程方圆32平方公里的新城,如今更像是座“空城”——街道上鲜见行人,没有人气。
城市建设不仅为了承载腾飞梦想的大开发,更应遵循一般规律:经济需要发展,人民最基本的生活便利更需重视和保障。
在中国的版图上,有个地方三面被黄河环绕。十三世纪时,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途经此处,将这里定为他的长眠之地。这里的蒙语地名是“鄂尔多斯”,汉语意为“众多的宫殿”。如今,夹在库布齐、毛乌素两大沙漠之间的鄂尔多斯,在荒漠中又建起个叫做康巴什的新城。
只是,地图上的这个新地名,不仅是座新城,目前几乎还是个“空城”。
街上的清洁工比行人多
“康巴什是个空城。晚上没人,白天人也很少。”
3月14日晚7时许,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胜区郊外55公里处的鄂尔多斯机场。刚下飞机,记者向机场大巴一名工作人员打听“康巴什在哪里”,对方这样回答。
从机场到东胜区,是夜色笼罩下的苍茫大漠,沿路两侧金黄色的路灯照耀着通向远方。进入市区,到处是车流,高楼上的霓虹灯不时变幻。
康巴什距离东胜区22公里。荒漠中,一条一级路面的大道连接两地。
15日上午,路上的车辆并不多。初春时节,大漠还是漫漫枯黄。刚出市区,还能看到路旁有不少在建的楼盘,越往南越发荒凉起来。
路的尽头陡然出现了大片林地,还有一栋栋楼房、一排排别墅,很是气派。上午10点,进入康巴什新区,第一个十字路口的红灯亮起时没有别的车停下来,横向的绿灯下也没有车通过,也看不到行人。
康巴什的中心位置是鄂尔多斯市党政大楼,3栋外形一致的12层楼房。朝南正对着的是这个新区的南北中轴线——宽200米、长2400米的成吉思汗广场。
广场西北角、鄂尔多斯大街与文化西路路口,清洁工老李正在清扫路面。这是记者在康巴什遇到的第一个人。
她负责的路段是从这里朝西数10根电线杆的距离。500多米的路段,老李扫了几年。头两年,“更好打扫,啥也没有,除了沙土,还是沙土。”她随手拎着个不大的塑料袋,里面装着多半袋杂物,“两天时间就只扫了这么点垃圾,另外,还捡到1个瓶子。”“为啥没垃圾?因为没人呗。”她一边划拉扫帚一边问记者“几时来的”,并建议说:“你晚上再来看看,吓人呢——都是黑洞洞的”。
50多亿打造的荒漠新城
正值春季,不时刮着四级风。16日下午5时许,成吉思汗广场最南端的景观湖,看风景的只有记者一人。偌大的湖面上结着厚厚一层冰,南侧竖立着一排塔吊,这里将建起6栋高约300米的高楼中央商务区,但此时仿佛也被冻住了。除了风声,再无别的动静。
湖边一角的公共卫生间小休息室里,挤着6名清洁工,山东夫妇、湖北夫妇,另外两个老头是内蒙古当地的。去年才来康巴什打工的山东女人说:“这里除了车,就是楼,可就是没人。”当地一个老头接过话:“康巴什车头比人头多”,大家都笑起来。
2004年以前,康巴什还是片荒漠,只有两个小村庄,不到1400人。
那时,整个鄂尔多斯一度是内蒙古最为贫困的地区,8个旗县中有5个国家扶持贫困县、3个自治区扶持贫困县。直到有一天,这里发现了四大“宝贝”:特有的阿尔巴斯白山羊绒被誉为软黄金;煤炭探明储量1676亿吨,占全国1/6,鄂尔多斯如今是中国产煤第一大市;稀土储量65亿吨;天然气探明储量8000多亿立方米,占全国1/3。
因为“羊、煤、土、气”,于是扬眉吐气。
2007年年底,中国城市竞争发展力排名:鄂尔多斯增长竞争力全国第一;人均GDP1.0451万美元,超过北京、上海;效益竞争力第三,超过香港。
鄂尔多斯老城区东胜23平方公里上拥挤着30万人。手中有了钱,政府便开始拓建新的城市发展空间。2004年,政府兑付了1.1248亿元,征地移民安置了两个自然村的376户、1381人,在荒漠中开始兴建新区。
2004年开工兴建的康巴什新区,规划面积32.23平方公里,仅城市规划就花费资金1.2亿元;基础设施建设19.09亿元,修了49条道路,总长129公里;水、电、热、气等9种管网749公里,山体绿化2800亩……建设总投资达50多亿元。这里的地价随之看涨,2006年的一次土地拍卖中,最高拍卖价每亩82万元。
站在党政大楼12层楼顶往南看,在这张巨大的荒漠“白纸”上,矗立着康巴什的六大地标性建筑:剧院、文化艺术中心、会展中心、新闻中心、博物馆、图书馆,总建筑面积达21.4万平方米。
只是,这里还缺少超市、医院、学校和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