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南平实验小学十多名小学生被砍后的现场。中新社发卢国华摄
警察们将凶杀现场团团围住。图片来源:东南网
现场
血腥55秒
昨天上午7时20分,跟往常一样,黄雯(化名)骑车带着8岁的儿子小雨(化名),到南平市实验小学上课。按照规定,学校大门要在7时30分打开,因此二三十个学生和家长都在等。跟学校隔着一道栅栏的体育场里,晨练的人三五成群。几米开外的文体路又开始堵车,心焦的司机不停按喇叭。家住学校对面的李老师还特地在窗口看了一眼,三三两两的学生正从坡下走上来,一切正常。
有人说,凶手是从坡上走下来的,很平静,若无其事地在把玩着一把大约15厘米长的刀。以至于最早爆料的市民还以为这是个盲人。学校门口有一块三角形的空地,凶手走进三三两两的学生群里,开始杀人。
黄雯听到身后有人惨叫,下意识地搂住儿子。回头看时,地上已经躺了两三个孩子,“都是血!到处都是血!”她大喊一声“儿子快跑!”,凶手已经冲了过来,一刀扎在儿子胸口。小雨还跑了几步,冲到传达室门口,凶手赶上又是一刀,小雨软软地塌了下去。
此刻的实小门口,孩子们大哭大叫着四散开来。李老师听到声音,跑到窗口,这个有着30多年教龄的老教师惊呆了:“那个男的站在校门口,把刀捅进一个女孩的脖子。看都不看,冲出来,在路口又捅倒两个。”而距离路口三四米处的树下,已经躺了一男一女两个小学生。“孩子们都吓哭了,拼命地往坡上跑!”
路边小太阳文具店老板陈师傅当时刚开门,一个女生满身是血地冲进来:“叔叔救命!”陈师傅这才知道出事。刚跑出门,一个男生迎面跑来,胸口好大一个伤口,“孩子跑出三十多米,趴倒在一棵树下。”昨天中午11时,记者在树干上还能看到血迹,在一米多高的地方,足有半平方米。
最后一个受害者,是一个女生,她从坡下走上来,没能发现正在拼命往上跑同学。就在体育中心的拐角处,她被冲出来的凶手,一刀扎在心口。“那女孩还背着书包,血喷了出来。”
小学门口的监控显示,行凶过程很短,总共只有55秒,校门口一条不到30米的小路上,倒下了8个学生。李老师回忆时不寒而栗:“凶手一句话都不说。见到孩子,摁下肩膀,一刀捅进去。或者用手臂勒住学生脖子,举刀就往下扎!简直就是魔鬼!”
因为凶手的沉默,附近的路人一开始根本没意识到发生了什么。当时体育场里锻炼的人很多,有人看到孩子倒地时,以为是突发疾病,跑出来才看到满地的鲜血。甚至连校门口的学生和家长,一开始都没注意到凶手。转瞬间,已经遍地鲜血。
据目击者描述,当时现场极其惨烈,施暴歹徒刺杀数名学生后又朝人群更多的地方追赶,意欲继续行凶。此时,幸好一名学校门卫途经此地,见状即上前与凶残歹徒搏斗。随后,附近一名教师与一名晨练者及一名司机与学校警卫四人联合将其制服,才使这起血腥事件没有进一步扩大。
时评 血的教训质问校园安全薄弱环节
23日7时20分左右,正逢孩子们上学时间,福建省南平市实验小学门口,一名中年男子手持砍刀行凶,酿成13名小学生8死5伤的惨剧。“这真是飞来横祸!”——南平市实验小学惨案中一位受伤学生家长痛呼,她希望加强校园周边治安管理,不要让无辜的孩子再受到伤害。
这是每一位为人父母者面对惨剧后的本能反应与诉求。然而,作为学校和有关负责部门,不能把飞来横祸当作无法预知和阻挡的灾难,我们要追问和反思,到底是哪个安全环节出了问题?
南平市实验小学门口的凶案让人回想起10多天前的悲惨一幕。3月11日上午,福州市琅岐金砂小学户外黑板报围墙顶盖倒塌,造成5名学生死亡。事故发生后,福州市一位主要领导表示,事故暴露出当地学校安全工作还存在严重的薄弱环节,各级有关部门对安全生产工作还存在认识不到位、责任不到位、检查不到位、监管不到位、处理不到位等深层次问题。
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是重大的民生工程。校园本应该是清静之地、安全之地,最不应该发生流血死人事故。但这两起惨剧却偏偏发生在校园内外!这提醒我们,在校园特别是中小学内,未成年人比较集中,相对缺乏应对突发安全事故的意识和经验,这样的场所更应当安全警钟长鸣,安全保卫工作更要细之又细。
在这些惨剧面前,我们不禁要问,面对日趋复杂的社会生态和教育环境,有关方面是不是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了?是不是深入研究校园安全的规律和特点了?是不是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可能危及孩子们身心健康与安全的事故降到最低了?显然没有。面对这些惨剧,有关方面应当问问自己,在校园安全隐患的排查、校园周边违法犯罪行为的整治、交通高峰期和恶劣天气情况下的安全教育与防范,我们还有多少工作没有落到实处?有多少细节经不起推敲?
南平市实验小学惨剧的具体原因尚在调查之中。我们祈愿受伤的孩子们能在全力抢救下挽回生命。同时,我们更深切地企盼,那逝去的生命会定格在中国校园安全管理史上,警醒我们杜绝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