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可能在5月份宣布中国为汇率操纵国,在人民币问题上向中国全面施压
美国前高官在接受《中国日报》专访时认为,美国很有可能在五月北京-华盛顿举行战略经济对话后宣布中国为操纵汇率国家。
美国智库对外关系理事会高级学者EvanA.Feigenbaum认为:“在美国,有些人认为在两国战略对话后将可能宣布中国为操纵汇率国家。”作为美国国务院的前副助理国务卿,Feigenbaum 说是否宣布重在证据,因此,只要寻找到了足够的证据就可以随时宣布。
他认为如果财政部在4月不宣布,那么这个话题将是5月两国战略对话的重要议题。
自去年初奥巴马政府执政以来,美国在人民币问题上对中国发难,主要有两个波次:第一波,是在财长盖特纳上任前后,盖氏公然指责中国是“汇率操纵国”;第二波,则是现在美国在人民币问题上全面施压,大有人民币不升值美国不善罢甘休之势。
美为何紧盯人民币汇率?
■配合出口战略目标拉动经济增长
中美人民币争端其实是美国经济再平衡的一个必然产物。美国总统奥巴马在1月国情咨文演讲中提出出口翻番计划,显然通过发展中经济体增加内需和货币升值将成为美国出口翻番战略的重要一步棋。
■中期选举在即考量国内政治形势
美国中期选举即将举行,面对10%以上的高失业率、经济复苏不明朗的情况,国会中亲工会或制造业等利益集团的两党议员自然会拿出汇率话题,发起舒默议案的议员称:“制造业工厂和工作的流失把属于美国中产阶级家庭的机会都带走了”
■将美中贸易逆差扩大归咎于人民币汇率
据统计,自中国于2001年加入WTO到2007年为止,美国与中国的贸易逆差从840亿美元暴增到2560亿美元,年增率达31%,共造成230万美国人失业。中国实行的管理汇率制度授人以柄,美国将中美贸易逆差的扩大归咎于人民币汇率。
■汇率之争背后隐藏国家竞争战略
尽管经济问题本不该政治化,但国际经济关系从来都不局限于经济视角。为保住在全球金融与产业分工领域的顶层地位,美国会交替运用金融与贸易手段来打压竞争对手。白宫紧盯人民币汇率问题,也是竞争策略的自然延伸。
声音
美财长:不能强迫中国改变汇率
美财长盖特纳24日说:“中国是一个主权国家,中国将会决定其汇率。我们不能强迫其做出改变。”盖特纳说,他相信中国会以自己的理由来决定结束人民币钉住美元的政策。
美学者:美国不应采取对抗方式
美国一些学者认为美国不应采取对抗的方式处理中美人民币汇率争端,而要靠外交途径来解决。
哈佛大学教授、“中美国”(Chimerica)一词的提出者尼尔·弗格森说,美国贸易逆差上升不仅因为中国,还因为国际油价的上升。中国增加进口,美国也未必是最主要的受益者。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如果美国过度采取对抗方式对待中国,只会损害中美关系,进而打击全球金融市场的信心,而这种成本将超过人民币升值可能带来的好处。
中方主张平等协商解决中美经贸问题,强迫人民币升值会适得其反
外交部发言人秦刚25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美经贸关系中存在一些问题和摩擦是客观的,中方主张应通过平等协商、对话和沟通来寻求互利共赢的解决办法。
在就有关人民币汇率问题答问时,秦刚表示,双方应该重视中美经贸中存在的问题,更应该重视以何种方式解决。中方愿为此与美方加强沟通和交流。
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钟山24日在美访问时说,受金融危机影响,中美双方都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压力。中美应携手合作,共同应对这些问题,而非为自身的国内问题寻找替罪羊,强迫人民币升值的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钟山说,目前中美经贸关系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贸易保护主义以及中美经贸问题政治化。历史经验证明,贸易保护主义以邻为壑,害人害己,只会对世界经济复苏造成不利影响,中美双方应共同反对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
钟山说,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不仅对中国有利,对美国有利,对整个世界经济也有利。数字显示,中国汇率如果大幅升值,将给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经济带来严重影响。中国不仅希望人民币相对稳定,也希望美元币值保持相对稳定。如果美元大幅贬值,将会给正在从危机中复苏的世界经济带来灾难。
汇率
汇率亦称“外汇行市或汇价”,是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调节杠杆。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由于世界各国货币的名称不同,币值不一,所以一国货币对其他国家的货币要规定一个兑换率,即汇率。
汇率与进出口
一般来说,本币汇率下降,即本币对外的币值贬低,能起到促进出口、抑制进口的作用;若本币汇率上升,即本币对外的比值上升,则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
汇率与物价
从进口消费品和原材料来看,汇率的下降要引起进口商品在国内的价格上涨。至于它对物价总指数影响的程度则取决于进口商品和原材料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反之,本币升值,其他条件不变,进口商品的价格有可能降低,从而可以起抑制物价总水平的作用。
本版稿件据新华社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