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兮兮 绘
现状
今年我省的高职专科文理科录取线分别为300分和310分,约有8万上线考生并不愿意报考高职专科,导致高职专科层次首次出现录取不足,只完成计划的84.76%。
前景
在今年的职业教育峰会上,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处副处长林宇介绍,截至去年,中国高职院校的数量已经达到1215所,开办了983种专业,在校生964.8万人,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就读于西安市某重点中学的理科应届生王林(化名)已经在复读班上了将近一个月的课,“我今年考了352分,托关系才进的补习班。”这个18岁的少年目光躲闪,声音很小,今年高考失利的阴影似乎还未消散。“我要好好努力一年,明年至少要上二本!”对于将近150分的差距,他的看法是:有志者事竟成。“一开始父母想让我走个高职大专,劝了很久,我才不去呢,太丢人!”
在王林的心目中,高职大专是差生的选择,如果将来只能做“蓝领”,那将和同班同学产生巨大的差距。此种心态,也许是众多应届生放弃高职大专的根本原因。
社会心理
读了大专不算读大学?
选择复读是很多弃档考生的选择,全市各个补习班今年招生非常火爆,对分数的要求水涨船高,方正补习班老师告诉记者,今年他们报考的分数线每个阶段都在涨,现在已经到480分,“超过二本线都有可能!三本今年都变得那么牛,何况我们?”
复读,似乎是一条大家普遍认可的出路。记者网上调查显示:应届毕业生和在校生30人中有25人觉得应该争取复读一年考本科,网友“樱木花道”是一名高二学生,他表示:大专跟三本能比吗?大专就是大专!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三老师告诉记者,自己所带的两个班约有10名同学在高职大专线上,目前被录取的有4名,5个孩子打算复读,还有一名联系了新加坡的学校,正准备出国。
中国教育学会理事、西安市教育学会校长许建国认为:这反映一种观念的错位,很多人存在这样的学历情结,还有一种偏差的观点:读了高职专科不算读大学,高职大专是一条无奈之路。再者,早知要走这条路,还不如当时上职业高中,为什么多上三年高中上专科?“这反映的是教育的失败,我接触的很多高中孩子对自己定位不准,好高骛远。学校也一味推崇高分,媒体不断报道高考状元,在这种背景下,高中孩子不顾自身情况复读,这是对家庭、社会资源的一种浪费。这样的职业教育指导难免让孩子对于高职和大专的认可度相对较低。”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的张晓丽老师觉得:“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思想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进机关当“白领”待遇稳当,当“蓝领”低人一等,这种心理定势依旧存在。
就业现状
去年陕西就业率全国居首
记者调查发现,能不能升本、考研,是影响学生报考高职专科的重要因素。
作为职业教育的院校,为何考生如此关注专升本和考研?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石英表示:学生和家长如此看重学历,除了一些固有的思维定势,反映出的问题很多。国家反复提学历教育向能力教育转变,但如果职业教育特色没有显示优势,就业存在问题的话,考生和家长的担心也是应该的。
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公司麦可思发布的《2010大学生就业报告》称:2009届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5.2%,比2008届、2007届分别高出1.7个百分点和1.1个百分点。连续4年高职高专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与非“211”本科差距缩小,在同样的经济形势下高职就业率提高较快。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2009届毕业生的就业率(88.1%)已经不低于非“211”本科院校(87.4%),高于非示范院校(84.3%),民办院校的就业率最低(82.8%)。
全国拉通来看,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体,包括上海、江苏、浙江、江西、安徽,居2009届本科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榜首(90.4%);陕甘宁青区域经济体,居2009届高职高专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榜首(88.1%)。
一厢是陕西省半年后就业率位于全国榜首,一厢是8万学生弃档。
对于出现这样的矛盾,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教育专家熊丙奇认为:“大专高职生就业的环境不很理想,加上在升学上受到一些制度性的歧视,考生在选择上难免犹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