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首 页 陕 西 原 创 国 内 社 会 国 际 网 事 视 界 专 题 回 顾 视 线 时 评 政企快线 人事任免
华商网 > 新闻 > 华商评论
寻找破解房价“类垄断效应”的核武
http://news.hsw.cn    来源: 华商网-华商报  2010-10-20 04:41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上海房管局第一副局长陶校兴案正在发酵,据媒体报道,他涉嫌介入徐家汇中心商圈的帝景苑项目,多次签署修改相关土地合同,增加项目建筑面积,减少土地出让金,使帝景苑因此至少获利2亿元。帝景苑项目背后还深藏着开发商与官员互相勾结牟利的隐秘链条,不少官员被爆低价享受帝景苑的高折扣房。

  将该案与《中国经济周刊》的报道《多次调控叫好不叫座,房产新政遭遇执行难》对照起来阅读,会产生很有意思的联想。这也证明了我此前在本报发表的《楼市调控乏力,司法亟需跟进》中的预判。目前房价高企,更多是靠投资和消费的信心在支撑。在9月底的多项调控措施出台之前,有关信贷、市场监管等政策就已出台多次,新的政策可能更为严厉,但对抑制市场看涨的信心而言,并不足够。

  犹记2008年底,全国各主要城市都出现房价下跌现象,普通民众、经济学家甚至房产商,当时基本都认为房价下跌尚未见底,但房价却又神奇地涨了起来,跌破几乎所有人的眼镜。目前调控对市场信心的影响,显然不及“后奥运”效应,历次调控失败的结果,使此轮调控本应具备的成效也打了不少折扣。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很难用经典经济学理论来解释。当民众普遍看涨房价时,需求短期内大增,它会如其所愿一涨再涨;但当观望和看跌成为普遍的情绪下,需求减少,它却仍能挺住,并最终坚持到再度飙升。这背后的原因或许很大程度在于,各地的房产商深信调控政策不可持久,加上部分主管官员权钱交易下的暗中扶持,于是团结一致扛住价格,形成一种不是垄断但却具有垄断特征的效应,不妨称之为“类垄断效应”。

  投资者和刚性住房需求者,也在调控屡次失败之后,加入了购房大潮,进一步刺激了房价的飞涨。在这种情境下,单纯依靠信贷等方面的杠杆作用来做调控,可能远远不够。

  之所以强调司法介入,并非倡导行政干预司法进而打压市场。而是,当前的房产市场,有很多违法案件,恰恰因行政干预而不能立案——— 房产商的能量不可低估。帝景苑项目案,揭开的只是官商勾结的冰山一角。从报道可看出,对帝景苑偷税的指控在2006年就已发生,但一直拖延到今日,尚未最后定案。相信各地司法机关目前均有不少类似的指控与举报,只是因为各种法律之外的原因而未有进展。主政者应致力于挥舞利剑斩除掉背后官商勾结的黑手,让司法能对涉案房产商及相关官员一查到底。如此,畸形的市场看涨信心和“类垄断效应”才可能破除。

  今年8月19日,国土资源部对外通报了7宗土地违法违规案件,其中一起伪造公文骗取办理用地手续事件,被指牵涉地产界大腕任志强。任志强虽数度撇清,但声明中的记者会迟迟不见下文。该案案发前后,任志强在公开场合说,“我们最担心政府……准备使用‘核武器’……我都‘从了’,你们也‘从了’吧。”我相信任志强所说“核武器”是什么?司法! (韩福东 知名媒体人)

编辑:梁铮
一键转帖:
 返回新闻频道首页·进入华商论坛
 
  相关新闻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