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起源于人,也归宿为人。城市的梦想亦如此。无论是国际化大都市,还是一般的中小城市,它的城市身份合格与否,是要由生活在该地的市民来判断的,他们不仅是所有城市行为的直接实施者,也是城市行动所能达到何种效果的决定者,并且是所有城市效果的作用者,因此,一个城市想要达到的高度,比经济水平,市政建设,文化底蕴和管理能力更重要的是该城市民的高度。
城市这个词的最接近的词源为古法文cité,可追溯的最早词源为拉丁文civitas。Civitas源自拉丁文civis———意指citizen(市民、公民)。城市是由“平等的人”组成的,城市是市民就公共事务对话与参与的场所,没有市民的参与,城市也就失去了意义;没有城市提供对话和参与的场所,市民也不复存在。这就是市民和城市的辩证关系,不论是对于世代居住于此的人们来说,还是选择来此生活的人们而言,城市已经存在于他们的生命脉络之中,西安城市与西安人的关系同样在这样的规律里。
“西安之梦”整个专题从头到尾,虽然将目光聚集在梦想的追求和实现上,其实背后真正隐藏的关怀还是落脚于在西安生活的每一个人身上,这包括生长于此的西安人,更包括从天南海北来到这里,既为自己的梦想奋斗,也推动着城市梦想前行的每一个异乡人。
在我们梳理“从长安到西安”的历史的时候,我们的焦点是不同历史时期城市的吸引力,这个吸引力是对于人的吸引力,并且是对世界范围内的人的吸引力,同时,我们认识到的是,正是因为有了曾经长安的辉煌历史,才让现代的西安人在谈到自己的城市时,既骄傲又落寞,这种新旧对比带来的历史与心理落差,可以很好地解释为什么在西安人的身上还残存有深深的“龙二代”烙印。
而西安的发展变迁,每一步都在影响着生活在这里的一群人,让这个城市的人口结构和劳动力分布范围发生着巨大的改变。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西北重要城市到国际化大都市,西安的人口在不断增长,同时,众多的生产者从传统的国营工厂走了出来,或积极投身到现代化改革的惊涛骇浪中去展开新的搏击,或者,就这么被遗留在了时代潮涌的岸边。但是,他们的下一代,已经受惠于西安充足的教育资源,获得了与其父辈不同的生存技能,他们用创新的意识和智慧的头脑投入城市的建设与自身的生活之中,他们聚集在高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悄然起步的沣渭新区与泾渭新区。
由于理想的城市必然能够满足市民对于完善人格的追求,我们对西安城市提供给市民的各种生存需求、发展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的情况进行了考察,在我们对每一个人类需求进行剖析时发现,西安并不是一个完美之地,在这里,你总会感觉欠缺些什么,这和世界上每一个城市一样,十全十美的地方是不存在的。而同时,我们也在与市民的对话中发现,虽然,这个城市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每个人总会在这里发现一个深深吸引着自己的磁力点,让自己能够包容这个城市所有的不足,安心地留守在这里,这也是“西漂一族”真正会产生的原因。
这个磁力点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释,或者是西安的美食,或者是众多的历史遗迹,或者是陕北人豪爽的性格,又或者是某个深住心中的人,是对于家的向往。但不管是什么,对于更多的人的吸引,尤其是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对西安而言都是城市发展的助力,也会增加它在区域的竞争力,无论是相比于重庆还是相比于成都,吸引人的力度直接影响着西安未来发展的速度和高度。
有了梦想,知道了它是什么,而后就应该是如何实现它了。我们参考了影响世界进程的五大名城的发展经验,而前提是,我们必须明白,无论是纽约,伦敦还是东京,无论是新加坡或者巴黎,发展之路都同样是艰难坎坷的,就如我们一开始提出的理念一样——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国际化大都市也一样,不可能一蹴而就,拔地而起,它需要时间的沉淀,更需要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个人的耐心和永不熄灭的希望。
纽约告诉我们,城市规划需要关怀人,需要考虑到每一个人的需求和生活的舒适感,阳光不能被高楼大厦所遮蔽,绿色不能被成片的工厂所覆盖,空间不能被拥堵的车辆所占据,人的幸福感不能牺牲在城市的现代化之中,相反,应该让城市的发展为市民的幸福提供基础和保障。
伦敦的故事则跟我们讲述了一个为了给市民提供良好的通勤环境而天上地下,水陆空联合作战的“交通保卫战”;巴黎则是一个与西安城市特点最接近的学习对象,如何守住城市的灵魂从而进一步守住人的灵魂,巴黎做了很好的尝试并取得了成功;东京,虽然加入“国际化大都市俱乐部”的时间不长,但是后来居上成为了世界第二大城市,它的发展变迁,给了任何一个尚在努力弥补差距的城市以信心,也给工业文明与环境保护这个世界难题提供了一种很好的参考答案。
新加坡的例子则给西安提供了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办法。西安的市容卫生向来也是被人所诟病的“城市缺陷”,有人将其归结于西安人的公共道德缺失以及素质的相对低下,但是,新加坡的做法告诉我们,市民的行为不是一成不变的,公共道德的养成也是需要外部强大的约束力量作为推动。如果将任何一个被认为“素质不高”的西安市民放到新加坡的环境中,面对着动辄四五千元的罚款,他还会乱丢垃圾,还会不经意地破坏公共环境与秩序吗?
在这样的学习与对比中,我们又产生了新的问号,一个想要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是应该先有高水平的城市还是先有高水平的市民?市民与城市谁为发展前提的辨析从而浮出了水面。
市民可以建设一座城市,也可以毁掉一座城市;城市可以成就一个市民的自我价值,也可以限制一个市民的发展;市民与城市可以共有一个对未来的理想,如此,则力往一起使,汇聚成共同发展的无限能量;市民与城市也可能貌合神离,城市在天空放飞一个美丽的梦想,却发现,市民们只是埋头在看脚下的路,甚至,市民脚下的路是通向城市的出口的,如此,城市的梦想也只会是个飘荡的气球,或者猛然爆破,或者气泄而终。
人是活的,是自由的,是可以选择自己定居之处的,城市不是,它一旦在此建立,就决定了不可搬离,除非被毁灭,那是个死亡的悲伤结局。没有城市愿意走向末路,每一个城市都在追逐前进,西安更是其中奋发图强的一个,它胸怀着远大的抱负,然而,这个抱负的实现,只有西安的人能看见,享受,和打分衡量,这些人,也才是西安城市未来的决定要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