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首 页 陕 西 原 创 国 内 社 会 国 际 网 事 视 界 专 题 回 顾 视 线 时 评 政企快线 人事任免
华商网 > 新闻 > 政企快线
西安高新区因何持续高速增长? 19年如何3级跳
http://news.hsw.cn    来源: 西安晚报  2010-12-13 08:59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繁华时尚的高新区  

 

  高新区被评为全省保增长突出贡献单位

  “转方式,调结构——聚变高新区”系列报道之五

  探寻高新区持续高速增长的奥秘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2010年秋天,西安高新区以累累硕果向人们展示着自己的收获!

  西安高新区持续高速增长的内在动力究竟是什么?在高新区收获累累硕果的背后,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在发挥作用——

  翻开西安高新区发展的历史,从建区起步,到二次创业,再到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19年来,西安高新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的“三级跳”。

  查阅每一次跨越的纲领性文件,都少不了“创新”这个关键词。创新,是高新区发展的不竭动力。

  创新一词起源于拉丁语,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第三,改变。创新,就是要不断超越自己,不断转变自己,其核心理念就是一个变字。变则旺,不变则衰。

  在企业品质上追求转变

  价值链高端企业“扎堆”高新区

  翻开过去两年西安高新区引进企业的名单,发现这样一个明显的转变,在经历全球性金融危机后,西安高新区为长效发展聚集起一大笔潜在的动力资源——企业研发中心集聚,价值链高端企业“扎堆”,成了西高新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就是金融危机之正在猖獗之时,西安高新区内库柏、艾尔希·庆华、威世半导体、盛赛尔、NEC、富士通等外资企业不仅没有缩减投资,反而将其欧美、亚太地区的生产线或研发中心搬迁到了高新区。

  其中,汽车配件制造商艾尔希·庆华2008年关闭意大利工厂后,第二年便将当地的2条生产线搬迁到西安高新区,今年6月,又将美国的生产线也搬迁入区;日本NEC公司在全球裁员2万多人的情况下,进一步扩大西安的研发投入和规模,办公面积扩大了两倍多;美国库柏公司在关闭了丹麦的生产线后,全部迁入西安高新区,建设全球熔断器制造中心。

  库柏西安熔断器有限公司总经理温民俊表示,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成本成为重要、关键的一个因素,与欧洲、美国包括墨西哥等相比,成本方面西安有相当大的优势。

  西安盛赛尔电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雄飞则表示,除去成本原因外,外商也很看重西安的技术人才优势。这家公司在2009年开始,将其位于英国的气体传感器生产线转移到了西安高新区。张雄飞说,以前一些产品合格率在英国只有75%左右,搬到西安来,经过努力创新,合格率提高到了95%左右。

  数据显示,过去的两年,西安高新区引进外资企业超过100家,实际利用外资占到陕西省实际利用外资的近30%。

  从企业聚集到高端企业聚集,这是一种企业品质的转变,而这个转变形成了高新区强大的发展后劲。

  在产业布局上追求转变

  调整结构抢占新兴产业高地

  如果说经济危机是西安高新区逆势增长的外部原因,那么,多年来该区积极打造的诸多产业集群,则是其经济持续增长的内在动力。

  一个数字足以说明高新区稳定的经济造血能力——过去数年,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取得30%以上的增长速度,是在没有出让一宗房地产用地的情况下实现的。

  这一佳绩的取得,得益于西安高新区近几年来积极打造的包括通讯、光伏与LED、汽车、电力设备、电子元器件、能源技术、软件与服务外包等产业集群的迅速成长。目前,高新区主打的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现代服务四大主导产业,营业收入已经占全区营业收入的接近八成。

  据高新区投资促进局负责人介绍,经济有如江河湖海,要想汇成经济的大海,既需要主导纵向产业链的大型企业,如大江大河,也需要在横向上为大企业提供技术支撑、产业配套和人才服务的中小企业,如支流小溪。投资促进局在高新区负责协调全区招商工作。

  “说实话,如果企业没有在这里看到价值,你就算给出再好的招商条件,企业也不会到这里来。”这位负责人表示,近几年,他在从事高新区投资促进工作中,感觉比较“顺”,而高新区优良的产业集群,正是企业青睐高新区的重要原因。

  数字显示,在通讯领域,高新区已成功引进了中兴、华为、研祥科技等300多家通讯类企业,由此高新区确立了打造全国第二大通讯产业基地的战略目标;在光伏、LED和能源技术领域,则吸引了应用材料、陕西光伏、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等500多家企业;在软件服务外包领域,则有着神州数码、IBM、甲骨文、微软、英飞凌等软件与服务外包企业950多家。西安软件园从业人员已达到8.5万人,其中聚集的软件研发类人才达到3.3万人,占到该园区员工总数近40%。

  在培育产业集群上,除了各种优惠的招商条件,高新区还有着自己特殊的“生意经”。

  据介绍,在高新区,如果一个产业已经有了业内的龙头企业,比如通讯领域,已经引进了中兴、华为,则需要考虑为这样的龙头企业做好配套工作,引进相关的供应商或其他服务机构;而如果区内某个行业的中小企业较多却难见“大树”时,则行业龙头企业的引进就成了当务之急。

  此外,引进企业还需要有战略眼光,把脉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找准“潜力股”。据介绍,目前,高新区已经从美国硅谷引进了数家在手机互联网行业的领先企业,将来,在这一新兴产业中,高新区有望占据高地。

  在竞赛场上谁跑得最快,谁就是冠军,在产业发展中,谁抢得了新兴,谁就抢得了发展的先机。高新区对产业布局的决策,从重聚集向集中优势、发展特色、重聚焦的转变,使高新区再次站在了发展的领跑位置上。

  在人才结构上追求转变

  吸纳高端人才汇聚发展“内”动力

  “企业集聚促进了专业人才向高新区流动,人才积淀又吸引了企业集聚,这形成了良性循环。”在西安高新区外宣办主任党发龙看来,高新区近几年最大的变化,则在于其对高端产业和高端人才的吸引力明显增强。

  “过去,说陕西是‘人才大省’,其实只是‘人才培养大省’,人才培养出来却留不住,于是便有了‘孔雀东南飞’,人才都流向了经济更加发达的东南沿海。”党发龙表示,近些年来,随着陕西、西安和高新区的产业逐步实现转型升级,越来越多的高端人才选择留在西安,人才与产业之间也产生了良性互动,于是,越来越多的企业把产业搬到了西安来。

  7月15日,西安高新区又迎来一个投资达到10亿元的项目,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美国霍尼韦尔公司与西安高新区当天签署C919大客飞控系统合作意向书,该项目落户高新区后,将投入研发经费1.49亿美元(约10亿元人民币)。

  其实,这不过是近几年来高端人才向西安集聚的一个缩影。在通讯领域,中兴通讯在高新区投资60亿元,建设规模达2.6万人的研发生产基地,目前已接近有7000人规模;国内另一通讯巨头华为在高新区投资20-40亿元,建设的也同样是研发生产基地,规模为2万人以上,目前已经有6000多人;全球最大的纳米技术制造企业——美国应用材料公司,投资3亿美元(约20亿元),将其全球规模最大,也是技术最先进的太阳能研发中心项目搬到了高新区。理由之一是,在西安,其研发效率明显高于其位于欧美的研发中心。

  “我曾到访美国的康涅狄格州,作为美国最为富裕的州之一,这个州只剩下了3个工厂,其他的工业全部转移到了亚洲,但研发和创造仍然是他们的强项。”据介绍,拥有着巨大科技人才优势的西安高新区,只要在产业研发上抢得先机,就必然牢牢掌握未来发展的动力之源。

  高端人才的聚集,增强了对高端产业的吸引力,而高端产业的聚集,又为更多高端人才创造了最佳的发展平台,高新区在高端人才和高端企业间构建起良性互动的机制,使两个优势同时为高新区冲刺世界一流园区服务,形成西安高新区跨越式发展的“双核内动力” 。 记者 俞刚

  数字高新

  3个同比增长30%

  今年前三季度,高新区实现——

  在册统计营业总收入2620亿元,同比增长30.11%;

  工业总产值1660亿元,同比增长30.18%;

  工业增加值513亿元,同比增长30.34%。

  3个全国排名前三位

  根据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对全国56个高新区最新指标排名,2009年西安高新区——

  营业收入排名进入全国前三位;

  工业增加值排名进入全国前三位;

  税收总额排名进入全国前三位。

  不到3年财政收入由10亿突破30亿

  今年11月15日,高新区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突破30亿元大关,实现30.31亿元。这是继1998年突破1亿、2007年突破10亿、2009年突破20亿元大关后,高新区财政收入再次跃上一个新台阶。

  高新区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从1亿到10亿元用了10年,从10亿到30亿元用了不到3年时间。

编辑:张维博
一键转帖:
 返回新闻频道首页·进入华商论坛
 
  相关新闻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