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刘太香的又一场阻击战
本报记者 严友良 发自滨海、上海
1月13日上午,江苏盐城滨海,阳光普照。
不期而遇的又一轮寒流,再次让这个苏北小城寒气逼人。街上的行人尽可能地穿戴严实,即便如此,街头巷尾依旧不时传来沙哑的咳嗽声—这个冬天太冷了。
这一天早晨,82岁的老人刘太香在女儿搀扶下来到滨海县中医院打点滴。这已是他连续第六天到此就诊了。“那次‘斗争’让我爸爸本来就感冒的身体病情加重了。” 刘太香的女儿刘建平告诉记者。
几天前的“斗争”现场就在距离这家医院不到1000米的地方。1月7日子夜时分,一群“神秘人”趁刘太香一家人陪他去医院挂水之际,强行将他夫妇所居住的原县农机公司宿舍的两间平房推倒。
更有趣的是,当年的新四军敢死队员,曾跟日本鬼子刀枪见血的刘太香一点也不甘示弱。继当晚带领一帮亲朋吓走拆迁人之后,8日晚,刘太香又委托人在当地一家很有名的论坛—滨海论坛—上发帖,
要将留在现场的一台挖掘机作为“战利品”公开拍卖,以弥补“自己的损失”。
很快网上就出现了瑟瑟寒风中刘太香夫妇裹被子守护挖掘机的照片。一时间,媒体热情高涨,而官方也不得不表态。至此,这起强拆很快就升级成了一场公共事件。
夜半强拆
同大多数强拆不一样,这一次其实并非一场“遭遇战”,反倒更像是一次“偷袭”。
“7日晚上11点多,爸爸发高烧,我就和妈妈一起送他去县中医院打吊针。大概是8日凌晨1点左右,我看爸爸的病情稳定了就决定先行回家。我先是远远地听到拆房的声音,走近一看就发现一台挖掘机
在黑暗中忙碌。他们正在拆我家的房子。” 事后,刘建平向人回忆当晚情形时如是说。
挖掘机旁边还有十余辆运渣土车。这让刘建平意识到他们想对自己家的房子来个“毁尸灭迹”。于是,她立即上前责问并进行阻拦。结果,刚刚爬上挖掘机就被四名男子从车上抬了下来并摔出去老远
“我当时是又急又恼,只好打电话先是报警然后再找亲戚朋友来帮忙。”刘建平告诉记者。
刘太香老人就是在接到女儿的电话后,强忍着重感冒的折磨赶回家的,一同来的还有他们家的亲朋好友。可等他们老夫妻到家时,房子已变成横七竖八的砖瓦。“家中的家具、收藏多年的古玩字画、明
清瓷器、珍贵邮票及自己的军功章等价值数十万元的物品及现金全部不见了踪影。”老人事后向有关媒体诉说。
即便如此,老人还是和亲戚们一同赶走了那群神秘的拆迁人,并“缴获”了这起事故的“作案工具”—那台在黑暗中拆了他们家房子的挖掘机。
令人颇感奇怪的是,警察在报警48分钟之后才出现,尽管派出所距事发现场仅仅500米。
“很久了,一直有人来我们家要求我们无条件服从搬迁。后来甚至还有人开始威胁和恐吓称‘再不搬迁就将老头子掀出去’,‘夜里要用铲车先将房子铲平’,没想到这些人还真干出来了。”14日,在同时代周报记者的对话中,刘太香老人仍旧对8日凌晨发生的事情“耿耿于怀”。
原来,刘太香夫妇所居住的两间平房属于原来县农机公司宿舍区。2008年10月,该宿舍区约70亩的土地挂牌出让,被滨湖绿都置业有限公司竞得;2009年初,该县对涉及到的133家住户进行依法拆迁,至2009年底,其中132户均按照拆迁协议基本完成拆迁,只剩刘家一户因不满拆迁条件没有达成协议,成为该片区拆迁“钉子户”。
为了落实好安置问题,作为原农机公司退休的老干部,老人也一直写信给县里领导,请求妥善解决拆迁后的住房问题。可长达一年多的时间内没有等到回应。
17日,当记者问滨海县建设局和拆迁办的有关负责人为何没有落实安置问题时,他们提到,“刘家已领取了4万元的住房补贴,按滨海县的有关政策就不应再安排住房。”
“强者”的反抗
“我年轻时就是新四军的敢死队员,跟日本鬼子拼杀时都没退缩过一步,枪林弹雨都闯过来了,何况在今天的社会呢?我倒要看看究竟是谁会如此罔顾国法、冒天下之大不韪将我的房子掀了?!”为了讨个说法,刘太香告诫自己一定要“反抗”。
他反抗的第一步是保护好拆迁现场。为了防止那群神秘人物再接近现场,8日凌晨老人就和自己的老伴在挖掘机里守到天亮。而为了更加长期的“战斗”,第二天一大早他还叫女儿在老房子附近搭起了简易棚。
8日上午,刘太香还到派出所录了口供,希望警方加紧调查。“当时,警方虽然对此案正在侦查,但刘老还是有点不放心,因刘老已提供了被缴获的挖掘机上留有的手机号码,但警方似乎未予重视。” 一位熟悉内情并多次和刘太香本人有过接触的当地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故此,刘大爷又开始了他的下一步“计划”—委托律师在当地人十分熟悉的滨海论坛上发帖。
8日晚十时左右,《拆!拆!拆!拆你无商量—2011滨海第一拆案追踪》很快变成了滨海论坛讨论的热点。帖子的开头如此写道:元月八日天刚亮,三九的天气依然寒气袭人,早起买菜的大爷大妈们忽然发现菜场旁原来两间平房小屋没有了踪影,在一片废墟之上,孤零零地横着一台挖掘机,人们正在好奇地打探和询问昨天还居住在这里的原新四军老战士、已八十二岁高龄的离休老干部刘太香夫妇时,只见挖掘机的驾驶室外飘动着红色的被面,几位不放心的邻居大妈上前一看吓了一跳,只见刘老夫妇互相依偎着蜷缩在一张椅子上,无耐而疲惫地在瑟瑟寒风中等待旭日的升起。
文中还称,尽管他们初步认为参与此次毁坏公私财物的嫌疑人中,有绿都佳苑(系县农机公司地块建成后楼盘名称)的人和东坎镇政府及建设局的人。他们还希望各位网友“给些同情和帮助,给予正义和良知”进行人肉搜索,帮他们找到真正的“元凶”。另外,为了弥补已发生的巨大损失,他们还提出准备将缴获的战利品——“挖掘机”进行公开拍卖,并留下了联系电话。
“网上发帖本是一种弱者的反抗,但这次很快就变成了‘强者’的反抗了。这中间的转换就在于老人的‘新四军敢死队员’这一独特身份。这一身份让政府部门里的人感受到了压力,也要求他们在处理过程中更加谨慎和理性,而不是像全国其他不少地方一样,粗暴对待。”滨海论坛一位负责人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而据记者调查,今年82岁的刘太香,早在1943年就参加革命,当时才十几岁,是新四军敢死队队员,参加过对日作战,后来还参加了淮海战役。“老人原来是炮兵,他的一只耳朵不太好就是被大炮震坏了。”刘建平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刘太香的亲属还提供了一些能证明其身份的材料。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放给刘太香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证书和纪念章,以及一个1992年4月份有关部门发放给刘太香的编号为“13418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干部离休荣誉证。上面记载道:刘太香,滨海人;1943年2月参加革命工作,原工作单位是滨海县农机公司。
网帖一发布,立即引来大量网友的围观,这无疑又增加了刘太香老人斗争下去的砝码。有网友就感叹:“可叹可悲,老革命都敢欺侮!”“我不知道这位老革命现在是怎么想的,当初拼命打下来的天下现在竟无自己立足之地,杯具!” 另外,还有网友提醒老人,“他并没挖掘机的产权,估计拍卖会有点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