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的新式水窖更利于有效收聚雨水
走在陕北吴起的高原上,你会发现“一大怪”———这里的“屋顶”地面盖。其实,这不是真正的屋顶,而是地下水窖上方的采水场。别小看这套不起眼的设施,在干旱少雨的吴起县,一个水窖就基本保障了一户农家一年的生活用水。目前,吴起县已建成了9000多个水窖,再加上打井、集中引导地表水等水利设施,聪明的吴起人在干旱的大地上,解决了全县农业人口98.5%的饮水问题,而农业人口又占到该县总人口的80%。如果说地下的原油是这里的财富之源,那么同样在地下的一座座水窖,又是这里百姓的生命之源!
因地制宜
富裕县不建水厂修水窖
据吴起县水利局局长周兴彦介绍,随着城镇化的推行,吴起县域经济的振兴,当地具备了兴建大型供水厂集中供水的财力,但一味兴建扩建大型自来水设施,无疑会加剧整个水资源供给的紧张,加之吴起地广人稀,大型集中供水设施的效率反而不如传统的水窖方式。上世纪90年代,当地政府在执行省上甘露工程过程中,因地制宜,大力开发传统的集水方式,提出了“蓄住天上水,利用地表水,开发地下水”的水资源综合开发思路,其中的“蓄住天上水”就是兴建水窖。
最佳“水立方”
30立方水窖+120平方采水场
水窖的采水原理是,上方有个呈斜坡状的集水场,降雨时,雨水随着采水场斜坡流入水槽内,再沿着水槽经过两个洞状的过滤层注入密封水窖池。原理听起来简单,但建多大的水窖才能既满足农户生活用水,还不浪费耕地和财力,却要精打细算。
县水利局经过系统测算,农村每户平均人口是4.5人,按照每人每天20公斤生活用水计算下来,一户农家一年的生活用水是28立方米。根据吴起县年均470毫米的降水量和降水周期,一次性蓄满水窖的水需要120平方米的采水场。也就是说,30立方米的水窖加上120平方米的采水场,能恰到好处地满足生活用水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