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头条回顾 联系方式:029-86519800 华商网官方微博
新闻首页 陕 西 调查·策划 国 内 时 评 社 会 国 际 图 片 网 事 娱 乐 体 育 人事任免 世园会 问道楼观
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华商网 > 新闻 > 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
高温不减世园热 试运行最后1天6万观众入园测压
http://news.hsw.cn    来源: 阳光报  2011-04-26 08:36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世园脸谱开始流行起来,一个小伙子把脸上绘上长安花。(梁萌摄)

  ■记者 佟怡/文 梁萌/图

  昨天是2011西安世园会最后一场试运行,开园前连续四次试运行共有超过17万人入园参观。不过由于昨天气温较高,不少人在园内感到酷热难耐,有游客甚至在园区内晕倒。

  17万观众入园“测压”

  4月25日,2011西安世园会总计四场的带人试运行全部完成,累计170266人次观众“提前”体验了世园盛宴。据西安世园会组织方介绍,第四场试运行演练重点检查评估前三场暴露出问题的改进情况。四场试运行演练的效果呈“低开高走”之势,最大的收获是初步建立起了发现问题、快速解决问题的工作机制。

  4月20日、22日、23日、25日,西安世园会先后组织了四场带人试运行。4月20日,首场试运行入园人数达到了13500人;4月22日第二场试运行入园人数达到了41140人;4月23日第三场试运行从9时开园,截止到当日20时关闭入园通道后,共有50863人进园参观;4月25日第四场世园会从9时开园,截止到当日20时关闭入园通道后,共有64863人进园参观。四场试运行共有170266名参观者预先体验了世园园区的精彩。

  试运行期间,园区磨合还不顺畅,特别是首场试运行,不少参观者经历了排数小时长队、午餐时间饿肚子等不便,却依然向记者表示,“我们还想再来。”参观者的热情,让组织方感动。尽管试运行期间,由于坚持开放的场馆数量与时间有限,不可避免地在大客流压力下出现了乱丢垃圾、随意插队等现象,但总体而言,“群众素质还是好的,能够做到文明观展。”

  在园区内热门场馆秩序方面,针对预约中产生的问题,立刻采取应对措施,疏导效果明显。同时在游客等候入园区域,大量发放导览图,方便游客在等候时就能掌握园区情况,有针对性地参观。

  安检时间缩短至20秒

  4月20日首场试运行时,每位参观者通过安检的时间平均需要1分钟,到第四场试运行时,时间已减少到20秒左右。首场试运行时曾出现的数小时人流拥堵,后面几场试运行再不曾出现。首场试运行时,世园会次入口拥堵不堪,有些出入口却较为空闲。通过采取引导参观者避开客流高峰时段,从人流相对较少的出入口入园等措施,四场试运行过后,园区各个出入口流量趋于均匀。

  参观者曾抱怨供休息的椅凳太少、园区公厕标识不够清晰,决策立刻添置;参观者抱怨就餐难,第二天,三大服务区简餐销售点到位开张。

  累计17万人次参加的四场大规模试运行顺利完成,园区各项设施和服务成功经受住了考验,未发生一起重大责任事故,达到了预期目标。

  媒体新闻中心即将启用

  西安世园会新闻中心位于世园村,即将对中外媒体开放。记者在现场看到,2011西安世园会媒体中心分为公共开放区和演播室区两大部分,排放着上百张白色办公桌,桌椅陈设虽然简单,但功能齐备而且实用。可供200余个记者同时办公,还设有电话和宽带方便中外记者联系采访和编写稿件。同时,新闻中心将为记者免费提供饮水。工作人员说,“记者就是工作到晚上12点还有工作餐吃。为了记者入园采访方便,还提供电瓶车。”

  工作人员介绍说,世园会新闻中心除提供宽带服务外,还将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为记者提供最大的便利。世园会举办期间,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都可以坐在舒适的新闻中心里,将世园会的美景发往世界各地。

 [1] [2] 下一页
 
 编辑:梁铮 
分享到微博:
 
 返回新闻频道首页·进入华商论坛
  图片新闻
日本艺妓的隐秘生活
日本艺妓的隐秘生活
“香蕉雕塑”引热捧
“香蕉雕塑”引热捧
孙中山亮相天安门广场
孙中山亮相天安门广场
女学生扮江姐观渣滓洞
女学生扮江姐观渣滓洞
UFC女模演生死格斗
UFC女模演生死格斗
巴西14岁嫩模惊为天人
巴西14岁嫩模惊为天人
  相关新闻
·高温不减世园热 最后一场试运行逾6万人入园   11-04-26 07:56
·陈宝根:世园会“吃饭难”一定要解决   11-04-26 07:15
·西安昨最高温已达34.5℃ 世园会开幕期间以晴为主   11-04-26 04:14
·“滑水皇后”世园水上飞 想在西安招弟子(图)   11-04-26 04:14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