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滨路安乐堂,李宗岱的灵堂。(摄影: 重庆晨报记者 甘侠义)
父亲做买办工作
我的爷爷一辈不属地主,但家里有土地,经济条件一般。
二伯在山东青岛经营了一家鸿泰工厂,是做蜡烛的,父亲在里面工作。父亲后去了德国留学,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回国,父亲在德国留学了三年多。
父亲回国后在国内从事的是买办工作,主要是做桐油生意,将四川的桐油经宜昌运到上海出口。
小学曾被日本人“抓”走
我是在山东出生的,准确的生日是1916年冬月11月28日,与现在身份证的日期有误。我在家读了2年多私塾,先生是前清秀才。后来到青岛育英小学读书,这所小学是教会办的。当时我们放学时就频频与日本学生发生冲突,甚至被“抓”进了日本人在青岛的居留民团。
这所小学读了5年,我12岁小学毕业(1928年)。
因为于学忠读了南开
我后来跟随父母到天津,就读于南开中学。这和于学忠有关。于学忠是东北军高级将领,估计在关外的某一年,军饷出了问题,军队发不出饷,父亲当时做桐油生意很赚钱,估计就认识了,大家又都是山东老乡,于是借钱给于学忠发饷。后来于学忠当上了平津卫戍司令,知恩图报,他请我父亲到税务局当顾问。
父亲给于学忠当顾问,一个月发上千块大洋,家里很富裕。读南开时我已14岁,在南开读了2年,第3年只读了一半,因父亲生病就回了老家。父亲当时估计是酒喝多了,中风。有人介绍家乡的中医,我们举家回山东栖霞。因为父亲生病,我1933年就没读书了。
我不到16岁时,父亲一个在石家庄的熟人介绍我去石家庄工作,是在铁路上工作。后来我又去了山西太原,到了晋绥军官教导团。晋绥军官教导团主要是培养军队里面的士官。我就算入伍了。
时间:2011年3月4日,15点30分~17点
采访地点:李宗岱家中
采访背景:认识李老已经11年,从未见他如此虚弱。李老儿媳说,去冬今春曾两次抢救,毕竟已是95岁的老人。
申请提前毕业
参加冯玉祥西北军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日本强占山东,生为山东人的李宗岱与另两个同学瞒着家里,跑到保定,报考保定航校,“当时唯一想法就是驾飞机去轰炸日本,但没考上。心想飞机使不上,大炮总还行吧!我们又到太原军官学校炮科。”未脱童稚的想法老人说得异常坚决。
1937年“七七事变”,离毕业还有半年,300多学员一齐申请提前毕业,共赴国难。李宗岱参加了冯玉祥的西北军。
“部队里,小到14岁,大到50多岁,入伍报国的士兵大有人在。在被日寇蹂躏过的村庄,看到阴部插上刺刀、被切开肚腹致死的村妇,士兵们流着泪说:中国妇女已经如此,我们还活着干什么!非把鬼子赶出去!有敌无我,有我无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