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基本情况
华商网讯 关中—天水经济区是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是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的核心,西咸一体化是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途径,西咸新区建设是西咸一体化的关键。
西咸新区规划控制范围882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272平方公里。渭河、泾河、沣河三条河流流经新区。渭河连接西安、咸阳两大千年帝都,周沣、镐二京、秦阿房宫、咸阳宫、汉长安城、西汉九大帝陵等17处周秦汉唐历史遗迹密布其中。
西咸新区按照“现代田园城市”规划理念建设,即“分区组团支撑、快捷交通连接、优美小镇点缀、都市农业衬托”。西咸新区以“大开大合”空间模式,构建空港新城、沣东新城、秦汉新城、沣西新城、泾河新城。
秦汉新城是西咸新区五大城市组团中面积最大的文化新城。位于西安、咸阳两市主城区以北,规划范围包括渭城区的正阳、窑店、渭城、周陵镇福银高速以南的区域,秦都区的双照镇,兴平市茂陵的周边区域,泾阳县的高庄镇(部分),总面积291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50平方公里,遗址保护区面积104平方公里。
在规划中,秦汉新城将以生态、文化和商业为主,重点发展秦汉历史文化旅游、金融商贸、总部经济、都市农业等产业。立足于咸阳宫、汉阳陵、五陵塬等遗址保护区,以生态、文化和商业为主,重点发展秦汉历史文化旅游、金融商贸、总部经济、都市农业等产业。
二、 空间结构
规划按照区域统筹、梯度推进、弹性发展的原则,切实践行《西咸新区总体规划》的发展理念,确定新城整体发展模式为“城市组团+绿色廊道+优美小镇”。将帝陵遗址、农田、生态绿地等作为分隔城市组团的生态屏障,通过城市建设与陵、水、田、村等自然人文要素的充分协调,实现城市与乡村的高度融合。规划形成“一轴双核、三带四区”的总体结构。
一轴——依托秦汉大道形成的秦汉历史文化主轴。
双核——渭河北岸休闲商务核心、大遗址生态核心。
三带——渭河生态景观带、帝陵遗址风光带、泾河生态景观带。
四区——渭河北岸综合服务区、塬北综合服务区、现代产业承载区和远景产业拓展区。其中,渭河北岸综合服务区是新城开发建设的重心与标志性形象展示区。
三、 发展优势
一是政策优势。西咸新区是陕西省委、省政府为了更好地落实国家《关天规划》而设立的省级开发区,是未来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的核心板块,都受省、市双重管理。其中秦汉新城实行“省政府西咸新区建设委员会统一领导、咸阳市开发为主”的管理体制。这种省、市共建的管理体制,在陕西的开发区中是前所未有的。国家《关天规划》明确指出,“由国家审批或核准的水利、交通、生态环境、特色农业、航空航天、优势能源、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旅游等重点产业项目,优先在经济区布局。”可以说,秦汉新城不仅仅是秦汉新城管委会在建设,也不仅仅是咸阳市在建设,而是国家、省、市在指导支持帮助秦汉新城管委会在共同建设,政策支持力度必然很大。
二是区位优势。秦汉新城西接咸阳主城区,南跨渭河与西安相联,距西安目前的市中心约20分钟车程,距西安新行政中心不足10分钟车程;包茂、福银、连霍、西平等9条国家级高速公路或铁路干线环绕四周。秦汉新城在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中所处的位置,与浦东在上海所处的位置极其相似。
三是文化资源优势。秦汉新城内,有西周诸王陵墓、秦咸阳城遗址群以及被誉为“东方金字塔群”的九座西汉帝陵和诸多将相名臣的陪葬墓,这些文化宝藏,具有世界唯一性,映射着中华文明的源泉,承载着世界东方文明的灵根。按照《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发展战略规划》,这里将被打造成为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的绿色长廊。
四是开发成本优势。4月26日,中国社科院刚刚发布了《2010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在全国294个城市中,咸阳的发展成本竞争力名列第六。秦汉新城是咸阳市区开发成本最小的地方。目前,我们新区内的绝大多数土地都没有开发,投资建设几乎没有拆迁。
四、 走访区域介绍
1、横桥:位于渭北综合服务区,该桥南起西安草滩经济技术开发区上稷路与规划草滩八路十字交叉口处,北至秦汉大道。全长4273米,宽28米,双向6车道,总投资5.37亿元。工程于2009年8月18号全面开工,将于2011年底建成通车。
2、渭河河堤治理工程:渭河下游咸阳市泾渭新区段综合治理工程西起上林大桥,东至西咸交界处,全长约18.65km,总投资12.47亿元。主要建设内容为:加高培厚防洪大堤约18.65km,新建、复建或加固雁翅坝138座,治理滩地6.5km2(约9745亩)。截止目前防洪大堤已加培至堤顶道路基础高程,正在进行堤顶道路路基施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