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难忍双目失明
“她的左腿比右腿整整少了两厘米,站都站不稳,别说走路了。”王英告诉记者,红平小的时候最害怕走路,每走一步,她都会慌叫一阵,她怕自己摔倒,后来只好扶着墙走路,还得有人在后面照看着。“因为,一遇到墙角她就转不过去。”
随后的几年,小红平就在全家人的轮番照料下度日,在这期间,小红平的三个妹妹相继降生,都非常健康,唯独小红平成了父母心中永远的痛。
7岁的时候,看着别的小伙伴都背起书包上学去了,小红平也想去上学,可是没有一个学校愿意接收她。何况,那时候,学校离家要走好几里山路,家中还有年幼的妹妹需要照料,父母无奈之下只好放弃了让小红平上学的机会。
此时的莫红平由于长期不运动,加上疾病困扰,四肢逐渐萎缩,整个身体几乎变成一个“圆体”,而且生活无法自理,每天被父母用被子围挡在炕上支撑她,否则,她就会到处滚。“后来,她的身上开始莫名地疼痛,稍微一动就疼痛难忍。”王英说,那时候,几乎每天夜里睡觉都会听到大女儿撕心裂肺的哭声,她想抱住女儿,可是一动女儿的身体,她就疼得叫喊,王英只好无奈地站在一旁以泪洗面。
再后来,王英的丈夫外出打工贴补家用,王英也得照顾其他几个孩子,还得干家务。小红平的爷爷只好从山里割了些荆条,根据红平弯曲的体型,制作了一个带有四个铁轮子的长方形箩筐。王英说,很奇怪,自从把大女儿抱进那个箩筐后,女儿的身体被箩筐管束着反而疼痛少了。从此,莫红平就日夜躺在这个箩筐里,与这个箩筐相伴,一躺就是20年。
说着,记者来到红平的箩筐前,试着和她说话,逗她开心。不一会儿,红平拿掉衣服露出了笑脸。王英告诉记者,女儿的眼里现在是一片漆黑……
原来,由于怪病一直折磨着红平,使她常常感到身上疼痛难忍,在发病时,她就会用双手不停地敲打自己的头和脸。6年前,红平的右眼球被完全摘除,就是她不停地用手捶打自己的脑袋和眼睛导致的。紧接着,小红平的左眼也失明,她的鼻梁也被打得塌陷了。“现在,我们只好把她的双手用布条拴绑在箩筐的边上,防止她在脸上乱打。”王英泪流满面地说。
红平每天吃饭都需要人来喂。王英忙不过来的时候,就由几个妹妹轮流照看她。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莫红平最小的妹妹只有13岁,如今,她已经是家里的一把能手,负责给全家人做饭,每次做好饭后,她都会先喂姐姐,然后自己才吃。
2001年,莫红平一家从武乡的小山村搬迁到了现在的潞城市郭家堡村,父亲在村子附近一家硅铁厂打零工,王英在家里照顾莫红平。
这些年,王英也听说一些患了怪病的孩子,有的会唱歌,有的会画画。但是,红平却只会像婴儿一样坐在箩筐里玩耍。“我和她爸都没有什么文化,女儿生病了,没有尽到应有的责任。女儿大了,也不能教授她一些知识技能,我们害了孩子啊。”王英懊悔不已,觉得自己一辈子都欠大女儿的。
心中也有彩色梦想
现在,莫红平白天晚上都只能在箩筐里睡觉。王英告诉记者,前几年,莫红平只是白天呆在箩筐里,晚上就被家人抱到床上睡觉。可是,她全身的骨头一碰就痛,甚至被子压在身上的分量她都承受不了。王英只好把她再次抱到箩筐里,让她晚上也在箩筐里睡觉。
箩筐四面透风,尤其是冬天,红平的脚总会被冻得冰凉冰凉,王英就用好几个瓶子装上热水,轮流放在她的脚下给她暖脚。“这些辛苦都不算什么,主要是孩子常年在箩筐里,身体骨骼发育严重受限,已经弯曲蜷缩在一起了,一旦伸直就会全身疼痛。”记者注意到,红平的四肢已完全变形,上身长下身短,被包裹在箩筐里,用王英的话说,她已经完全和箩筐融为一体了,“箩筐是弯的,她的身体是圆的。”
为了不让红平的身体功能继续退化,在医生的建议下,王英每天都要给女儿做一些简单的康复训练。但每一次,红平都会痛得满头是汗。
天气好的时候,王英会拉着箩筐去屋外转转,红平这时总是显得很高兴。对于她来说,明媚的阳光,夹着青草味的空气都令她向往。
王英告诉记者,她早就想给孩子买一个轮椅,可是,三个女儿每年上学的费用就令家里入不敷出。所以,给大女儿买轮椅的事情就一直拖着。“孩子已经在箩筐里躺了20年了,虽然身体萎缩得像个孩童,但她却有着一颗女儿心。”王英告诉记者,大女儿很清楚自己的身体情况,有时候会哭着让父母不要再管她了,每当这个时候,母女俩就会抱头痛哭。
每个少女都爱美,每当红平的妹妹买了新衣服,红平虽然看不见却也无比兴奋。“妹妹过来,让我摸摸那新衣服,我就知足了。”每当听到这话,妹妹们便都含着泪水围在箩筐前。“姐姐的手从衣领摸到衣角,一直面带微笑,我知道,姐姐也想和我们一样穿上新衣服。”莫红平的三妹妹说。
三妹妹告诉记者,姐姐心中装着许多梦想。“我们在家里做作业的时候,姐姐会安静地坐在箩筐里脸朝我们看着,她会把我们的书紧紧抱在胸前。”
箩筐里有一个空瓶子,这是一个曾装过钙片的药瓶,药瓶被莫红平装进去各种石头、彩纸。妹妹们说,这些东西都是姐姐在身体疼痛难忍的时候一个个装进去的,每张斑斓的彩纸、每块怪异的石头,都代表着姐姐对未来的憧憬。
如今,莫红平一天24小时吃喝拉撒全在箩筐里,当记者靠近她时却闻不到异味。王英对记者说,她每天都会给女儿洗澡,从内到外给她换衣服,有时,一天要换好几身内衣,就是为了让女儿能在箩筐里舒服一些。
由于各种原因,王英一家的户口始终没有迁过来。郭家堡村党支部知晓了他们家的特殊情况后,立即特事特办,将村里恢复的3亩荒地划给了她家,并主动与当地派出所协调,为莫家解决户口问题。
如今,在乡政府、村委会的大力帮助下,莫红平一家已经办理了低保。莫红平的不幸人生经媒体报道后,许多爱心人士纷纷上门给予热心帮助。
王英告诉记者,附近一家企业的老板总会抽时间来看望红平,捐钱捐物,还给红平买了不少营养品和玩具。“如果没有这么多好心人的帮助,我家是渡不过这些难关的。”王英激动地说。
本报记者 连成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