烙油饼的味道给佳丽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本报记者 董国梁 摄
记者快评
最地道的西安就是最国际的西安
费孝通在《推己及人》一书中谈到文化的多样性时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国际文化交流是一座彩虹桥,透过这个平台可以会四海宾朋,唱八方友谊。
昨日,国际旅游小姐做客西安百姓家,品稠酒、吃搅团、调凉皮、学书法,体验了西安最民间、最地道的百姓生活。这些极富个性、最具特色的“老西安”文化,让各国佳丽记住了国际化建设进程中最民间、最地道的西安。
在国际化联系日趋紧密,全球化进程日益加速的当下,城市间文化的趋同倾向和传统断裂之忧,成为推动城市的国际化建设的一大难题。不能为了融入国际,赶上潮流而丧失民族、丢掉自我,实际上最吸引国际眼球的就是西安最民间、最地道的文化特色,维护文化多样性,强调民族身份和乡土价值变得愈发重要和迫切。
本土文化是西安的城市灵魂。各国佳丽来到西安,体会到古城文化的豁达与包容,西安人的文化素质和热情好客得到一致赞许。这正是西安本土文化的熏染,因为西安深厚的民族文化犹如生命遗传密码,已经融入老百姓的血液和灵魂之中。
本土文化是西安的生命源泉,富有特色的文化更是西安走向世界的通道,这种文化往往能超越一个城市的历史涤荡,使之在国际化开放中更具吸引力和凝聚力。
美国哲学家路易斯芒福德说:“城市是一种特殊的构造,这种构造致密而紧凑,专门用来留传人类文明的成果。”城市的国际化建设一定是兼收并蓄、包罗万象的,但不断更新、丰富的特性中,必须浸透着这座城市乃至国家的历史,展示着公众情趣,折射着地域文化,象征着民族精神,这样的城市才是不随波逐流的,才是不迷失、不朽的。李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