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头条回顾 联系方式:029-86519800 华商网官方微博
新闻首页 陕 西 调查·策划 国 内 时 评 社 会 国 际 图 片 网 事 娱 乐 体 育 人事任免 世园会 问道楼观
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华商网 > 新闻 > 华商评论
如何力保CPI不反弹?
http://news.hsw.cn    来源: 华商网-华商报  2012-01-13 05:02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推 荐
公司年会争相拼美女
公司年会争相拼美女
练体操的孩子们
练体操的孩子们
·北方局地大雾南方大部多阴雨雪 专家提醒加强防范
·深圳警方东莞扫黑遇暴力袭击 开枪自卫误杀一的哥
·温州一小学庆元旦活动:小孩淋雨表演领导坐伞下
·男子千元买2800万条公民信息 包括20名亿万富豪
·霍金预言:人类未来将移民到火星并最终征服宇宙
·英国男子与狗发生性关系入狱5个月 14岁开始兽交

  新近发布的去年12月CPI已经滑落至4.1%,这是中国CPI数据的连续第五个月下行,基本预示着通胀失控的风险消失,过去一年强力的抑制通胀政策发挥了应有的效力。不过,全年CPI增幅高达5.4%,远远超过了政府预期的4%控制目标,显然,中国仍旧处于高通胀时代。2012年,通胀调控成果只能说初现,但是稍有不慎,CPI就有可能进入新一轮的上升周期。

  就具体数据而言,去年12月CPI涨幅仅比11月下降了0.1个百分点,而前两个月的降幅分别达到了1.3和0.6个百分点。之所以环比降幅在12月快速放缓,主要原因在于季节性因素的影响,节日消费使得去年12月份的消费迎来了一个小高潮,食品价格涨幅高达9.1%,回升迹象十分明显。而1月份,由于春节因素,社会需求会更为旺盛,CPI上涨压力会遭受十分严峻的考验。应该说,2012年是进一步巩固通胀调控成果的一年。为此,必须谨守三大“纪律”:一是信贷纪律,切不可重复天量信贷的格局。2011年,新增贷款仍然高达7.47万亿元,这是在2009年9.59万亿元和2010年7.95万亿元基础之上,又一个信贷突进的年份。三年放出来了近25万亿元的新增贷款,基本相当于2008年之前正常年份时6年到8年的数量,这是导致过去几年通胀形势严峻的总根源。而2012年刚刚开始的几周,各大银行的放贷冲动仍然十分强劲,今年信贷增量依然会远超过正常水平的可能性还是很大。

  二是挤泡沫纪律,不能因为经济放缓,而再度放弃房地产调控。前些年,伴随着房价的一路飙涨,由资产泡沫传导至消费品领域带来的通胀迹象十分明显。在地租式通胀影响之下,餐饮、各类实体商店、服务业等诸多行业,不得不被动涨价。之所以宏观调控政策十分密集且力度不小,但是CPI仍居高位,其关键原因还是在于房价泡沫未出现明显下行趋势。可以说,没有房价泡沫的“回归正确”,通胀调控很难取得真正的胜利。

  三是市场纪律,行政干预不能成为调控常态。去年上半年,发改委曾经约谈日用品等企业禁止或者让他们暂缓涨价,但是最终日用品行业几乎是集体涨价,年底的乳业巨头更是不顾行业危机逆势上调价格,都说明行政手段只能取得一时之效,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价格上行问题。抑制通胀,最为根本的效力只能是从增加供给和减少需求方面着手。比如严守信贷纪律、控制货币即是减少需求的治本之策。多相信市场调节机制的力量,将更多的主动性交给实业家,同时按照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要求,加快民营经济复苏的步伐。要在加大供给上做足工夫,最终还是只能依赖企业加大产品生产速度。

  整体而言,今年的通胀形势不会比2011年更艰难,但是正因为如此,乐观情绪增多,尤其是在经济增长放缓、国际形势波谲云诡的当下,呼吁货币政策重回过度宽松、放弃房地产调控的呼声不绝于耳。这就意味着,若今年决策当局稍有不慎,不能严守这“三大纪律”,只怕始于2010年底的这一轮宏观调控又将功亏一篑,重蹈三年前的覆辙。

  为了力保这一次经济结构转型的成功,为了今后十年中国实业复兴之路顺风顺水,在经济风云随时可能突变的2012年,我们必须不断强调放弃“三大纪律”的危害性。唯有战胜通胀、挤掉泡沫,中国经济才能渐渐走上实业繁荣、创新为先、结构优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编辑:王静
分享到微博:
 
 
  相关新闻
·2011西安CPI涨幅5.6% 9月份CPI涨幅创39个月最高   12-01-13 04:41
·2011陕西CPI涨幅5.7% 专家称运输成本致食品涨价   12-01-13 04:41
·“收官”数据确立CPI回落态势 稳物价依然是重任   12-01-12 14:32
·2011年陕西CPI预计全年上涨5.7% 总体可控(图)   12-01-12 09:58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