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院
符合法律和死刑政策
今年2月7日,浙江省高院二审审判长沈晓鸣就吴英集资诈骗案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沈晓鸣称,吴英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隐瞒其巨额负债和大量虚假注册公司、成立后大都未实际经营等真相,虚构资金用途,以高息或高额投资回报为诱饵,向社会公众作各种虚假宣传,非法集资人民币7.7亿余元,实际骗取3.8亿余元,尽管认定的集资直接对象仅10余人,但下线人员众多、涉及面广,既严重侵害不特定群众财产利益,又严重破坏国家金融管理秩序,数额特别巨大,并将巨额赃款随意处置和肆意挥霍等,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罪行极其严重。一审法院判处吴英死刑符合我国的法律和死刑政策,所以二审维持了原判。
各方反应
>>吴英父亲
现在谈乐观还尚早
昨天发布会不久,即有媒体记者将最高法的表态带给吴英的父亲吴永正。上午11点多,吴永正在微博上转发了最高法的表态,并发布了评价,还是那句话:相信法律。
吴永正对记者说,最高法的表态让他稍微感到有一点欣慰,“这说明高层在关注吴英的案子,但是乐观现在还谈不上”。他说,自己会继续努力,一定要帮吴英讨回一个公道。
吴永正说,他现在不知道吴英在里面怎么样了。他说,以前吴英每个月大概会给家人寄两次明信片,虽然不能谈及案情,但是看到吴英的字心里会平静一些,“现在吴英有两个月没寄明信片,律师也有一个多月会见不到吴英”。还有媒体报道吴英曾以自杀来抗议管教私自翻看她的检举材料,及看守所事故的存在,这些都让他这个父亲“内心很焦躁”。
吴永正表示已经买好了来京的票,将与律师再次沟通吴英案。吴永正说,他相信法律能给吴英一个公正的判决,并感谢社会各界对吴英案的关注,“我永远相信正义存在人间”。
>>辩护律师
至少不是坏的信号
昨天,记者联系吴英案的代理律师张雁峰。张雁峰说,最高法的回应其实并没有表露其真实意思,但对最高法的态度他表示认可。另一代理律师杨照东称,他不认为最高法的回应是在传递吴英案将有转机的信号,“我希望这是好的信号,但不茫然,但至少这不是坏的信号”。
张雁峰说,上周五与最高法联系上后,已将委托手续递至最高法。下一步,他和杨照东律师一起将争取尽快会见到吴英本人,并着手准备写案件材料以与最高法进行沟通。
就昨天有关吴英自杀的报道,张雁峰律师说这是很早以前的事情,最近完全没有吴英的消息。
>>专家说案
徐昕:民意不会左右司法
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司法高等研究所主任徐昕(微博)看到最高法的公开表态后,他持“谨慎乐观”的态度。他将最高法的回应提炼成两个关键点:一是最高法会审慎处理,“案情比较复杂”;二是案件定性为“资金流通领域的诈骗犯罪案件,犯罪数额特别巨大”。
徐昕教授在微博上发起“你认为吴英是否当判死刑?”的投票,目前已有2万多人参与。投票结果为94%的人选择“罪不至死”。微博知名人士李开复、潘石屹、薛蛮子等均表达了类似意见。
徐昕分析称,社会对吴英案的广泛关注,呈现出一个明显的特点:不仅限于法律界,更扩大到全民参与,其中经济学家和企业家的关注尤其明显。普通民众的关注主要来自直觉,因为“判得太重”。
徐昕认为,吴英案的意义不仅在于个案,更涉及司法公正、死刑政策、民间金融等种种问题。从深层原因来看,吴英借款实因民间企业融资困难,非法集资之根源在于国有金融垄断。从废除财产犯罪死刑的趋势来看,吴英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远未达到极其严重“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的地步。
对于有人担心民意会影响司法的说法,徐昕教授称,民意左右不了司法,只希望民意成为决策层考虑的因素之一。
徐昕同样认为吴英罪不至死。综合吴英案的二审裁定书、律师辩护词、相关证据等,他认为吴英案具有无诈骗故意、所借资金大部分用于公司经营、无非法占有目的、无针对公众集资等特点,因此吴英不构成集资诈骗罪。但他认为,吴英在经营中行贿、伪造企事业单位印章的行为,可追究犯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