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孙蛮
我喜欢在三公里外看山
记者:作为全国有影响力的青年画家,能否谈谈你的独特的画作风格。
孙蛮:我不能确定自己是什么风格,因为我认为所谓风格,是观众的感受和结论,不是我追求的。不过我现在至少不是艳俗艺术,也不是波普艺术吧。材料内容等等都是根据表达的需要而变化,我不会给自己设定什么形式。对于一个画家而言,最真实的问题不是风格问题,而是如何把自己心中的画表达出来。
记者:你的画册里分为《抒情时代》、《清青之光》几个阶段,能否谈谈这两个阶段风格如何变化的吗?
孙蛮:我画的《抒情年代》,当时大家都说好。当时我在杜公祠从上向下看,雨过天晴,乌云从云缝中透出来。 有一种透明的东西,春天的感觉。但画完后我自己挺沮丧的,因为没有表达出我想表达的内容。所以决定再也不画这样的画的啦。此后几年都在写生,朋友们都劝我抓紧时间创作,但我不能做假的东西,而要去寻真。当时,司徒立老师的绘画观念对我是一个开启和支持。我喜欢列侬的歌曲,他和大野洋子有了孩子后,随着生活的变化,他歌曲的风格也发生了变化了。许多艺术家的转变都是这样。
记者:你的画风还会改变吗?
孙蛮: 一次一位艺术评论家问我想表达什么, 我回答:“我用画表达,不是用语言表达。”
风格是人家看到的,我自己并不在意我是什么风格,我只在意自己感受到什么,把我的感受表达出来。如果我的感受变了,风格也会变。
记者:你工作与生活都在美院里,应该算是一帆风顺吧。
孙蛮:每个人的生活都会有波澜。有一段时间我的工作有变化,接触了社会上的事情,对从前的信念和理想有些迷茫。但后来感觉做人还是要有坚持的,所以画了《露西钻石在天上》,就想表达出希望,钻石即便在天上,但还在那里。
记者:三公里似乎对于有着特别的意义,不断出现在你文章的标题里。
孙蛮: 石涛说他的前生是深山里的一棵树,也许我的前生是古代山中阳光灿烂的桃花源。前世今生那样迷惑我,是我身心曾经住过,或将前往的所在。我喜欢在三公里外看山,这是我心中最好的距离。从一定距离来观看、来感受反而更能接近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过去、未来的记忆及想象,可以在这一瞬间全部涌现。时间停留在此刻,现实的欢乐和烦恼变得无足轻重。
记者:在你的文章里,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到核废料,比较注重环境问题。
孙蛮:我小时候就讲环保,为此还被同学笑话过。本以为环保问题是我到七八十岁时,地球才会出现的问题,没想到现在就这么明显了。在美院附中老校,农村生活对我影响挺大。秋天树叶落下,远远看着就是一幅山水画。我的画里经常出现人躺在树下的场景,人不要太多的干预自然、破坏自然。
记者:作为在全国颇具影响力的油画家,你如何看待画家品牌与作品的经营。
孙蛮:我小时候画插图,大学时代就有人买我的画,上世纪九十年代上研究生的时候,北京就有画廊收购我的画。我对经济缺乏头脑,心思都在创作上。前几年,上海的一家画廊要我的画,但数量很多。我一张画要画几个月,我觉得如果这样赶进度的话,自己画画的乐趣就没有了,没有答应。
华商报报记者 谢勇强 文 闫文青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