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试朱卷展品
>>考试作弊咋处罚?
清代替考,一般要戴上枷锁考场外示众三个月
邵辉说,唐代取仕不仅要看考试成绩,还要有著名人士的推荐。北宋初年沿袭此风,考生主动自荐十分盛行。这样很容易产生徇私舞弊的行为。为防止这一现象,宋代统治者便建立了入闱(考场)后的锁院制度。在考试期间,考生一旦进入考场,就和外界隔离,和家里的人也不能见面。
同时,在试卷上,相继确立了弥封和誊录制度。弥封就是把考卷上的姓名、籍贯等密封起来,以防考官徇私的一种办法,又称为“糊名”。但是,弥封之后,考官仍然可以辨认出考生的笔迹。所以弥封后的试卷用“千字文”编“红号”后送誊录所,将考生的试卷用朱笔(红色的笔)由专人另行誊录后再交考官评阅,这种用红笔誊录后的试卷也叫做“朱卷”,而考生原来的试卷就叫做“墨卷”。放榜时,按取中的朱卷“红号”调取原卷拆封唱名写榜。锁院、弥封、誊录制度在宋代建立之后,为以后的各个朝代所沿用。
在处罚上,在清代如果发现枪替,对枪替和雇用枪替者的处罚十分严格。一般先戴上枷锁在考场门外示众三个月,然后发配到边远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