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礼县有13万富裕劳动力,绝大部分男女年轻选择外出务工。留守在家的大多是老人和孩子。
开栏语
2011年末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大陆城镇人口比重达51.27%,也就是说城市人口数量首次超过农村人口,中国成为30年来城镇化率增速最快的国家之一。
专家们认为:中国城镇化率超过50%,是社会结构的一个历史性变化。从社会发展来看,最大的内需在于城镇化,最大的发展潜力也在于城镇化。推进城镇化必将有效拉动市场需求,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但这一“喜人”数据,带给每个家庭的并不总是欢乐。
农民工进城仍然面临各种歧视:户籍问题、保障性住房、职业培训、子女教育、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和各类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缺失等。更重要的是,单纯追求城市化,可能会使乡村建设失掉特色,甚至使中国农村传统生活碎片化,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一个个特定时代称谓背后,可能是无数个被击碎的家庭和数百万孩子残缺的童年,并可能引发诸多社会问题。
本报将陆续推出系列报道,走进这一个个被这股浪潮波及的群体,还原他们的真实生存状态,记录他们的悲欢与希冀,并探寻可能的解决之道。
女人们都出去打工了,男人们则在家种地、带孩子、赡养老人。自从从事保姆、月嫂、家政服务为主的“礼贤妹”、“礼贤大嫂”在北京以及周边形成品牌后,甘肃省礼县很多农村家庭的男人们便留守在家里。像很多留守妇女、留守老人一样,这些留守男人们,也有烦恼和困惑。但又能怎么样?还不都为了生活。
五大三粗的李燕青说起话来低声细语,有点娘娘腔。身旁的小伙子扫了他一眼,问:没什么毛病吧?怎么说话腔调像宫里的男人。李燕青瞪了对方一眼,抱着刚出生不久的女儿在村口接着转悠,嘴里还哼唧个不停,生怕惊动了周围的蚊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