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陕西 > 综合新闻 > 正文

陕西幸福指数调查:全省心理健康满意度下降

综合新闻 陕西传媒网-陕西日报 作者:沙莎 2014-09-12 14:58:43
[摘要]在陕西大大小小的城市中,哪一个城市才是最幸福的呢?是不是城市越大就越幸福?

  延安居民生活质量、居民生活条件和居民幸福感受分别位居全省第7、9、4位。从具体指标来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乡居民收入比和居民财产性收入占收入比重三项指标排名全省2、5、4位,但基尼系数的得分较低影响了居民收入水平的总体得分;就业水平、人居环境、居住条件位居全省末位,公共卫生质量位居全省第9,但其中的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位居全省第2。居民幸福感受方面,除心理健康满意度得分不理想外,其余指标均属全省中上游水平,特别是城市发展认同满意度位居全省首位。与上年度相比,延安的居民生活质量、居民生活条件、居民幸福感受均有不同程度提升,其中,居民生活质量和居民幸福感受增幅分别位居全省第1、3位。

  安康、榆林属于幸福程度不高的城市,综合排名分别位列全省第9、10位。安康的居民生活质量、居民生活条件和居民幸福感受分别位居全省第10、5、5位。从具体指标来看,就业水平中的外出务工人数占农业人口比重位居全省第2,仅次于宝鸡,居住条件位居全省第2,人居环境中的环境质量指数位居全省第2,但城市绿化指数较低。居民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在全省长期处于较低水平,社会保障水平、出行条件、公共卫生条件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居民幸福感受的各项指标均属全省中游水平。与上年度相比,居民生活质量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其中消费水平、公共卫生质量提升较快;居民生活条件提升幅度位居全省首位,其中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每千人口医院和卫生院床位数、每千人卫生技术人员数的提升幅度为全省首位,居住条件改善较快;居民幸福感受除身体健康满意度外,其余指标均有小幅下降。榆林的居民生活质量、居民生活条件和居民幸福感受分别位居全省第9、6、8位。从具体指标来看,居民收入水平位居全省末位,虽然其中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比均在全省排第3位,居民财产性收入占收入比重得分全省最高,但基尼系数得分全省最低,居民贫富差距较大;得益于榆林多地免费教育政策的实施,教育条件位居全省第3;其余指标尤其是社会保险水平、就业水平、公共卫生质量、人居环境、居住条件等均需得到提升与改善。居民幸福感受方面,职业发展满意度、业余生活满意度、心理健康满意度、城市发展认同满意度和社会环境满意度得分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与上年度相比,居民生活质量增长21.6487%,增幅位居全省第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财产性收入占收入比重、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幅较大,但公共卫生质量有所下降,主要是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甲、乙类)上升导致;居民生活条件增长10.39%,除出行条件外其余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提升;居民幸福感受中除业余生活满意度、城市发展认同满意度和社会环境满意度外的多项指标下降显著。

  如何幸福——改善生活条件、提高收入、解决环境问题

  我们每天都在更加幸福。但是作为一个城市,进一步改善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条件,还需要更多的努力、更好好的智慧。

  尽管全省居民生活的各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步与发展,但从区域发展来看,陕北、陕南的居民生活质量与生活条件较关中地区仍有一定差距,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两地居民幸福指数的得分,因此促进全省各区域居民生活质量、生活条件均衡发展仍是改善和保障民生的重点。另外,随着全省城镇化的逐步推进,“城市病”在各市也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如多数城市的人均城市道路面积、每万人出租车数、空气质量达标率等指标连续下降,交通拥堵、打车难、环境质量差等给人们带来了诸多烦恼与不便,改善和解决这些与群众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坚决防止其成为影响居民幸福感受的负面因素,也是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与幸福感受的重要方面。

  收入水平是影响生活质量的根本,也是影响居民幸福感受的重要因素。从全国来看,陕西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较全国平均水平仍有较大差距;从全省各市的收入与消费水平来看,关中地区最高,陕北两市其次,陕南三市最低,地区发展差异与不平衡显著,并且全省多数城市的居民财产性收入占收入的比重均较低,各市居民文教娱乐支出占消费支出比重连续三年下降,部分城市的基尼系数较高等问题重重。因此,全省应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营造良好的致富环境,充分激发城乡居民劳动致富的积极性,鼓励市民积极创业,培育和壮大现代职业农民群体,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工资性收入是陕西城乡居民增收的主要动力,应加快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优化收入结构,促进居民增收。由于粮食生产成本上涨进一步挤压农民经营收益,应充分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提高农业的竞争力和劳动生产率水平,还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利用,增加农村集体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近年来一直存在的环境污染以及“地沟油”、“转基因”等食品安全问题,加上2013年以来全省尤其是关中地区遭遇的大范围严重灰霾,广大城乡群众生存环境被破坏已成为影响幸福指数的重要因素,“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成为许多地区群众生活的基本诉求。因此,全省必须进一步加大针对性措施,包括:加大推进节能减排力度,大力改变能源消费结构,在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的同时,陕西省作为煤炭大省,应在政策、财政、税收、资金等方面支持和鼓励煤炭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升级,促进煤炭产业向清洁利用转型,还应长期规划考虑提升全省煤炭使用集中度,不仅能够提高煤炭使用效率,同时可以减少环境治理压力,实现绿色煤炭经济;继续推进陕北能源化工基地植树造林、固土防沙、巩固和扩大退耕还林还草成果,关中地区淘汰落后产能、污染企业搬迁、平原绿化以及渭河沿线环境治理工作;积极推进污染第三方治理,扶持和培育环境技术、环境咨询、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管理、废旧资源回收处置、环境贸易与金融等一系列相关产业发展;在全省构建轨道、公交车、出租车、免费自行车组成的节能、安全、便捷的大公交体系,加大新能源使用比例,完善城市慢行系统,鼓励低碳出行;食品安全方面,应实现以常态化监管和流动性监管相结合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将监管范围覆盖到生产销售各个环节,把食品安全方面违法违规现象纳入最严市场监管和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当中,也要严格控制各类转基因食品流入陕西省食品市场。

编辑:秦一乔

相关热词搜索: 幸福

上一篇:爱吃冒菜要小心 实验证明水泡菜时间太长或可致癌 下一篇:婚丧喜庆大操大办 陕西省7领导干部受处分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