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文科生”让西安更快地参与国际化 “可以吃到更新鲜的澳洲牛排了!”11月18日,当西安国际港务区获批为进口肉类指定口岸时,热衷“海淘”、自诩为“吃货”的何先生说。令何先生不断惊喜的事情还正在排队。 不久前西安国际港务区获批成为国家一类陆路(铁路)对外开放口岸后,港务区在此基础上,积极申报各项业务。除已经成功申报了进口肉类指定口岸外,还正在申报进口粮食指定口岸,并将适时启动整车进口的申报工作。这意味着,何先生以后在西安就能吃上新鲜的英国薯条、南美玉米了,而他要买进口汽车,也会比以前等待的时间更短、价格更低。 “关键词是‘效率’。对外开放口岸获批后,随着一项项具体的项目获批,我们获得了时间上、经济上的效率,能够减少流程、节省时间;企业或降低成本或获得更高利润。”西部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李钊说,“更重要的来自宏观层面,当我们每一个人与国际市场无距离时,深处内陆的民众才能从观念上、心态上国际化,企业真正与国际接轨融入到国际贸易体系,推进对外开放。” 陕西省、西安市建设西安国际港务区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使之成为全省、全市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平台和窗口。港务区核心功能由西安综合保税区、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西安公路港三大平台支撑,在这里开通“长安号”、建成西安综合保税区、实现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上线等,每建起一个平台,陕西就向对外开放走近了一步。 位于西安国际港务区内的西安综合保税区,属于西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在这里的企业能享受到一系列便利。西安海关现场业务处的工作人员介绍,出口加工区和综合保税区最大的区别在于功能上,出口加工区所加工的产品全部或者大部分用于出口,而综合保税区功能更强大,还可以进行商品展示、转口贸易等。 这俩“理科生”玩转陕西航空、航天产业链 与西安国际港务区这样专业性的开发区相似,西安还有两个和“航”有关的国家级经开区——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和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航空与航天虽一字之差,却属两大技术门类。航空是指飞行器在地球大气层内的航行活动,航天是指飞行器在地球大气层外宇宙空间的航行活动。之所以这两大基地能落户陕西,缘于陕西在这两大领域的产业规模、聚集程度、科技研发力量、人才资源、技术基础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无论飞豹上天、运七投入客运、新舟60首航、新舟700落户,还是长征火箭、神舟飞船,都有“陕西好声音”,陕西俨然已形成集飞机、火箭、卫星设计研究、生产制造、鉴定、教学为一体的航空航天产业体系。 就在刚结束的第十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一大批有着陕西“要素”的航空和航天领域的产品亮相,凸显了我省在航空和航天制造领域的雄厚实力。 大会期间,中国通航产业之都西安市与被誉为“世界通航之都”的美国威奇托市签署了《航空战略伙伴城市计划》谅解备忘录;新舟700飞机项目落户西安航空基地。陕西承载发展中国航空航天事业梦想的同时,还积极涉足民用领域,对真正的高技术进行民用转化。 “开发区做产业链,道理和做一碗岐山面的产业链是一样的。面皮、臊子、调料等材料已基本系列化。不管到哪里去开臊子面馆,基本都要到岐山来采购,这就是产业链带来的效应。”陕西开发区协会会长金乾生说,做全做强产业链,开发区才能在新形势下取得突破。其实政策都不是问题,关键要有专业化操作。
编辑:唐桂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