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委常委、市公安局局长任军号谈“安全手册”
提升古城市民安全感我们愿用尽全力
今天开始,当你打开《华商报》时,请不要只为报纸里多出的一本《平安西安市民安全防范服务手册》而欣喜,请你和家人一定要抽出时间,仔细认真地阅读它。
这本册子中的提醒,涉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华商报社和西安市公安局联合向西安市民发出的最温馨、最实用的提醒,目的是希望西安市民能够多掌握一些防范知识,避免不必要的人身和财产损失,生活得更有安全感。
昨日,就这个主题,华商报记者专访了西安市委常委、市公安局局长任军号。
为什么发起“平安西安”大型体验活动?
希望市民通过换位体验学到防范知识
华商报:西安市公安局和华商报社联合举行的“平安西安”大型体验活动,得到了市民积极响应,应市民强烈要求,在前期10场体验之后又增加了3场。为什么要举办这样的活动呢?以后能否有更多让市民体验的机会?
任军号:首先非常感谢华商报社对西安市公安局举办此次活动的大力支持。虽然随着警务公开力度不断加大,警民之间的良性沟通也日渐增多。但对大部分群众来说,走进110指挥中心、特警支队、社区警务室的机会并不多。如果有机会换个角度,让他们换位思考一些问题,可能就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邀请群众当一天“民警”,了解不同警种如何工作、职责是什么、工作强度有多大,也了解一下当前西安公安工作的一个发展状态;邀请群众参加一次街头反恐防暴演练、公交车防盗反恐演练,提升群众的应急防范能力;邀请群众参观110指挥中心,在实地参观中掌握如何正确拨打110等知识;邀请群众参观收缴的各类新型毒品,加深对新型毒品的认识,学会更好地保护自己。
开展这次活动,我们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警务公开、加强监督”。这十几天来,我们相继邀请了200余名热心群众体验多个警种工作,这正是一种警务公开的措施。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定了依法治国的方针,对于公安机关来说,就是要通过不断深化警务公开,促进公正、文明、规范化执法。
今后,市局将进一步加大警务公开力度,也将更多、更好地组织群众体验、参与警营开放日等互动活动,积极打造以民生警务为导向的开放型警务。
为什么要发放30万册《市民安全防范服务手册》?
把安全和方便系统全面“带给群众”
华商报:发放30万册《平安西安 市民安全防范服务手册》,是否想给市民一份安心?为什么要发放这本手册呢?
任军号:从我们侦破的案件来看,很大一部分案子是可防性的,也就是说,如果群众能多一些防范意识和防范知识,许多财物损失是可以避免的。因此,我们一直努力尽可能多地把安全防范知识介绍给群众,提高群众的防范意识。
以往发放安全防范知识传单、悬挂防范知识标语、组织防范知识进社区文艺演出等方式,传递的防范知识都比较零散,不方便群众收集和系统掌握,为此,西安市公安局便联合华商报社制作了一本内容综合、涵盖面广、形式生动的防范知识手册,使群众易学、易懂、易理解,也让手册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除了防范知识外,我们还为这本手册增加了服务、便民两大板块,群众关心关注的快速理赔办理、户籍办理、出入境手续办理等服务性内容,在手册中都可以查到。市局去年以来推出的6类89项便民利民措施,我们也在手册中做了主要内容摘要,群众想办什么业务,只需要查阅一下手册,基本就能知道如何办、在哪办、需要什么手续了。
我们一直强调,要“把方便带给群众,把困难留给自己”,制作和免费投放这本手册,就是西安警方“把方便带给群众”的又一项具体行动。
在这里,我们还要再次感谢华商报,谢谢你们的订户平台和资源,帮我们把这30万本手册随报纸陆续投放。
如何提高西安市民的“安全感”?
通过不懈努力,最大限度减少发案率
华商报:“安全感”是古城人幸福感的基础,而安全感和公安工作密不可分。那么,如何提高古城市民的安全感?
任军号:群众的安全感提高,说白了就是要最大限度减少发案率,特别是减少侵财类案件,让群众出行放心、睡觉安心。要实现这一点,就要提升公安机关的打防管控能力,也就是对社会治安的整体驾驭能力。提升古城市民的安全感,我们愿尽全力。
目前,全市在“面”上建立了40个一级巡逻网格和101个二级巡逻网格,在“点”上建立了覆盖重点区域和部位的20个常设、40个临时反恐应急点,在“线”上建立了以环西安边际58个检查站为主体的“护城河”工程,24小时布控防范,使警力真正摆到了街面上,全市街面巡逻警力最高达到日均9千余人次。今年全市共创建“零发案”社区350个、村组1897个,街面三类案件接报警总量同比下降3.9%,“双抢”案发案率同比下降15.2%。
在打击犯罪方面,继去年完成以“类案侦查”为主要内容的刑侦工作改革后,我们今年又瞄准命案侦破、街头反扒等重点工作以及较深层次的刑侦信息化建设。目前,全市在高发案区域建立了17个多警种合成作战的反扒工作站,仅在重大节日的反扒会战中就抓获违法犯罪人员138名;利用指纹系统直接破案581起,利用痕迹、DNA等技术破案867起;全市命案破案率达到97.99%,较去年同比上升6.06%,抓获逃犯总数同比上升107.8%。
如何评价“西安公安”微博的作用?
组成西安公安微博群,体现集团作战优势
华商报:西安市公安局新浪和腾讯官方微博“西安公安”目前已有200多万粉丝,发布了10000多条信息,公安微博在及时发布官方信息、正确进行舆论引导方面作用越来越大。请问任局长,您如何评价公安微博的作用?下一步公安微博将如何发展?
任军号:“西安公安”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仅是西安市公安局市局层次的官方微博。目前,西安市各分(县)局、派出所和市局指挥中心、政治部、刑侦、交警、治安、出入境管理等各级公安机关和警种部门,共开通政务微博227个,民警个人开通警务微博400余个,粉丝量超过300余万。其中,“西安公安”微博粉丝总量、影响力、关注度一直稳居陕西省政府机构首位、西北地区前列。截至目前,全市各级公安机关通过微博收到各类案件线索共200余条,破获各类案件21起,抓获犯罪嫌疑人86名;收到涉警投诉信息23条,查办23起。
其次,警务微博在公安工作中的基本作用有四点:一是接处警和收集线索的作用。二是警民互动和便民服务的作用。三是舆论宣传和赢得群众理解支持公安工作的作用。四是拓宽监督投诉渠道和提升群众满意度的作用。西安市公安局警务微博系统自运行以来,各级公安机关通过警务微博,在促进刑侦、治安、交管、社区警务、涉警投诉等主要业务和重点工作上起到了积极作用,为多起大要案件及时侦破提供了重要线索,很大程度提升了公安机关网络便民服务能力,公安微博已成为公安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和警民沟通的重要渠道。
下一步,我们将以“西安公安”账号为龙头,通过组建由分局、警种、窗口服务单位、派出所、警务室单位等上下贯通的“发布厅”架构,组成西安公安微博群,逐步形成24小时随警作战的全局联动模式,更好地体现微博集团作战优势,努力将西安公安微博建设成为集“警务公开”、“服务群众”、“化解矛盾”、“引导舆论”、“展示形象”五大功能于一体的新网络平台,展示公安机关的良好网络形象。
395个“家门口”派出所承担啥职能?
七项业务群众都可在这里办理
华商报:全市共建成社区警务室395个,这些“家门口”派出所为群众提供服务4.6万余次。群众到社区警务室能办哪些事?社区民警如何管理?
任军号:所谓“家门口”派出所,其实是我们自主研发的社区警务工作平台,通过数据网络连接,将部分公安业务处理信息平台从派出所前移到社区警务室,使派出所的服务职能真正前移到群众家门口。
具体来说,群众可在“家门口”派出所办理七项公安业务:出具户籍证明、出具无违法犯罪证明、进行旧人口底卡查询、办理和发放居住证、办理网上出租房屋备案及登记管理等七项业务。
如何管理西安1.7万多民警?
从严治警,24小时接受群众投诉监督
华商报:请问任局长,作为西安1.7万多名民警队伍的“大班长”,是如何进行队伍建设的?今后还将会采取哪些措施来管好这1.7万余名民警?
任军号:总的来讲,在队伍管理方面主要采取了三项措施:
一是政治建警,在全警中通过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政治学习活动来拓宽民警知识面,促进对党中央各项政策的正确理解和认识,在这一方面,市局还创新推出了“公安大讲堂”,邀请各界专家、学者围绕热点时政、热点问题前来授课。
二是业务建警,以能力建设为主线,多层次改革警务培训模式,先后开设各类业务培训班120期、积极组织全局70余名实战教官和反恐队员参加香港教官团送教现场观摩教学活动;与西北政法大学建立了为期5年的警务实战校局合作训练工作机制等。
三是从严治警。加大监督力度,在向社会公布市局警风警纪投诉热线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在“西安公安”微博上开通了“警风警纪直通车”和“警风警纪投诉专线”,24小时接受群众投诉监督。制定了《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的实施办法》等系列问责办法,从7大项13小项明确了纪委的监督责任和党委的主体责任,加强常态化监督检查,不仅要确保民警8小时之内,还要加强民警8小时之外的监督管理。
华商报记者卿荣波
编辑:陈晨
上一篇:周原及丰镐遗址等8处文化遗产列入陕西申遗预备名单 下一篇:【鸟瞰西安系列】夜二环-辛家庙立交夜醉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