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华商重磅 > 原点周刊 > 正文

引渭渠之痛 44年捞38名溺亡者

原点周刊 2015-02-09 07:35:16

  

\
\

 

 

  引渭渠,这条承载着近300万亩农田灌溉任务的水利渠,自1971年建成投运以来,为宝鸡、咸阳灌区增收600多亿元。但另一方面,也吞噬了太多的鲜活生命。引渭渠何时不再成为“夺命渠”?

  1月28日,宝鸡市陈仓区千河镇北坡村附近,一辆雪铁龙轿车疑因雪天路滑不慎坠入引渭渠中。生命的最后一刻,驾车的杜女士哭着给女儿打了最后一个电话:“车掉河里了,女儿你自己照顾好自己……”

  不知道这已经是引渭渠的第多少个夺命案例。这条承载着近300万亩农田灌溉任务的水利渠,自1971年建成投运以来,为宝鸡、咸阳灌区增收600多亿元。但另一方面,也吞噬了太多的鲜活生命。

  如今,夏季粮油作物的返青需水高峰期已经到来。如何让其不再成为“夺命渠”,省水利厅成立了渠道安全防护整治办公室,在全省开展灌溉渠道安全整治活动。此外,更长远的全线安全防护工程也已经展开。相关人员称,因资金短缺,全面竣工“单从目前的数字看,或需数十年”。

  一个村子44年捞起38名溺亡者

  家住礼泉县新时社区张神村的范争强夫妇,多年以收“落果”(树上自然掉落的果子)为生。为了生意方便,他们在村里一场院内临时建起了一间房子。近两年来,这对40多岁的中年夫妻,终日栖身在这间20多平方米的房间内,再也不愿回家。

  作出这样的决定,是在他们的两个儿子溺亡于引渭渠灌区东干渠张神段以后。

  而这里的村民,44年来先后捞起38名溺亡者,其中,至少30人是张神村村民。渠道的安全问题成了村民们的一块心病,甚至是梦魇。

  哥哥救弟弟兄弟俩都遭不幸

  2013年7月7日,范争强的嫂子带着他的小儿子骑车从渠岸边经过时不慎落水,彼时正值灌溉季,二人很快被渠水淹没。附近的村民闻讯赶来,然而由于水流过于湍急,二人被打捞上岸时,均已溺亡。而范争强的大儿子也在救援伯母及弟弟的过程中不慎滑入渠内,被找到时也已丧生。

  事发后不久,村外的渠岸边被加设了安全防护网。自此,村民们再也没有听说过有人在那段引渭渠发生事故。但范争强却忍不住不断在心里假设:如果那些防护网能早点加设上去就好了,两个儿子可能就不会死了。

  “1971年开始,光我们村附近这段水渠就先后有38人淹死。”范争强说,在未加设防护网之前,渠道的安全问题一直是村民们的心病。

  范争强的这一说法,在华商报记者2月1日的走访中,得到了不少村民的认同。据张神村村主任范志超讲,因村子就在渠边,往年溺水事件多发,每次溺亡事故都会在村里引起不小的轰动,所以这么多年来,村里也有个统计。据该村统计,1971年以来,他们村捞起过38名逝者,其中至少30人都是本村人。

  打捞亲人遗体发现14具陌生尸体

  2012年4月中上旬,乾县临平镇到武功县贞元镇的引渭渠沿线,不少人都曾看到过这样一幕——1名男子用两张床板和两个轮胎做成的简易木筏在渠道内艰难地寻找着亲人的尸体。渠岸上,十多人用绳索拉着这名男子,以确保他的安全。

  岸上这些人中,包含了另外3名落水者的家属,他们在沿线寻找亲人尸体的途中相识,随后便自发结合在一起,组成了“打捞队”。

  随后几天,他们在近百公里的渠道内寻找,一直未发现亲人的尸体,却意外打捞上了3具陌生的尸体。

  其中一名丧亲家属祝腊荣说,家人坠渠后,他们均在第一时间报警,但由于渠水过于湍急,消防官兵和公安民警不断努力之后,仍没找到。

  就在消防和公安撤离后,他们便开始用自制的木筏沿渠寻找亲人的遗体,“基本上都已经猜到人肯定是没了,家里棺材都打好了,找不到尸体我们不能回去”。

  这支由丧亲家属组成的“打捞队”,仅在2012年4月3日到4月17日的15天时间里,在引渭渠咸阳灌区,就先后发现14具尸体。这些尸体大多集中在乾县、礼泉县及秦都区境内。

  这一事件经媒体报道后,作为引渭渠管理方的宝鸡峡引渭灌溉管理局也起草了灌区的防护工程规划方案。在省委省政府及灌区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引渭渠灌区安全防护项目开始逐步启动实施。

  华商报记者 陈雷柱

  华商报记者“巡渠”引渭渠宝鸡段


来源:

编辑:雷晓娟

相关热词搜索: 渭渠 金台观 灌区 波形梁护栏 打捞队

上一篇:农民工严仕银:3.5公里讨薪路半年走了不下60个来回 下一篇:HZ国际指尖商城号称第二个淘宝 谎称有10亿担保金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