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梦想家”活动已征集到14000多个梦想,通过华商旗下的报纸、网站、APP、社交网络传播、放大。昨日下午,所有这一切汇聚在“华商梦想大会”的舞台上。
预热:扫码、发双微,这是互联网2.0时代主旋律
昨日13时30分,位于西安曲江威斯汀酒店的主会场入场通道前已是人流涌动,包括造梦者、助梦者、赞梦者、观梦者在内的与会者陆续入场。走廊设置华商网、华商头条、华商影像、华商巷议、华商报微博、华商报微信六大介质的电子体验区,超大触摸屏前,工作人员指引如何注册、下载、体验。
“扫二维码送苹果?”一位刚抵达会场的李姓男青年听到同伴招呼,将信将疑,但也掏出手机朝展台走去。好不容易挤开展台前合影的、自拍的一大拨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这位一心奔着苹果而来的男青年终于排众而入。“原来是吃的苹果,不是手机苹果啊。”他口中喃喃,略有失望,但很快就边吃苹果边研究起刚扫进手机的“华商微信”平台的内容。
华商报记者在现场看到,以“未来即现在”为口号的华商梦想大会,为了赚吆喝也是“拼了”。华商网、华商影像、华商头条、华商巷议、华商报微博、华商报微信六大全媒体产品备受关注,现场人群纷纷扫码,发微博微信转播现场。这种互动,正是互联网2.0时代的主旋律。
保洁员:感谢社会各界给我们的认可和鼓励
13时40分,华商报记者在会场前遇到了正饶有兴趣地看着展示屏的两位特殊参会者。说她们特殊,是因为她们的制服格外引人注目:带反光条的橘黄色套装。她们正是十大梦想中已实现的“与保洁员换岗换位”的受益者,两位负责西安市东大街路面清扫保洁的阿姨。
“我是重庆人,但在这个城市已经扎根二十七八年了。”50岁的刘玉霞在上世纪80年代投亲来到西安,短暂做过其他工作之后,就开始了长达26年的保洁员生涯。“我的爱人也是保洁员,孩子目前也在西安安了家,我们都算是西安人了。”
一问才知道,刘玉霞两口子和她的母亲、公公、大伯、妹夫、嫂子、小姑,一家8个人都干保洁。“现在虽然孩子做了其他工作,但是她很理解我,也不觉得丢人什么的。女婿家里也很理解。”她因为兢兢业业的付出,也得到了这座城市的认可,“2005年我被评选为西安市劳动模范,2012年又被评为陕西省劳动模范。”刘玉霞觉得作为一个外来务工者获得了荣誉的认可,已经足够让她欣慰,“像这么好的梦想会,帮我们圆了梦还能邀请我们,真的很感激。但是我们确实希望有自己的节日,能在某一天让我们好好休息一下。”
谢黎花今年51岁,来自西安市长安区炮里街道,7年前和丈夫一起做了保洁员。“设立环卫工人节,让我们休息倒是其次,主要是让大家体验一下这份工作,可能有些态度就不一样了。”
50岁的保洁员刘玉霞说:“感谢爱心企业和社会各界对这个职业的认可,我们都是普通人,职责就是把东大街的卫生工作搞好,不管有没有节日,我们都会尽职尽责把工作做好。”
编辑:曹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