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县
山上一道观发现泥塑彩绘真身坐像
2008年,渭南华县进行文物普查时,在一座山上的玉泉洞道观中发现泥塑彩绘真身坐像。华县文物旅游局局长郝益民昨日告诉华商报记者,该塑像坐东向西,盘膝而坐,双手放在膝上,右手掌心向上,左手掌心向下,头戴道冠,身穿道袍。正殿北侧的岩洞前有一通《重修玉泉洞碑记》石碑,碑文记载清乾隆元年当地群众集资修缮玉泉洞的概况。该泥塑彩绘真身坐像是清代的,现在他们已经采取措施将其保护起来,并用铁栅栏将其与人分隔开来,还有文保员进行保护。
岚皋
黑色肉身菩萨 软组织尚有弹性
除了上述两尊泥塑彩绘真身坐像外,在安康岚皋县的南宫山,还有一尊肉身菩萨。岚皋县文广局专家告诉华商报记者,根据史书记载,岚皋县溢河乡境内的南宫山中峰的莲花寺(原名南宫观),建于北宋靖康二年,清嘉庆年间改为观音殿,成为佛教寺庙。
嘉庆二十五年(1820)七月初二,庙宇住持宏一达慈与其僧友法众达鉴圆寂。弟子通鉴分别为两位高僧修建舍利塔。清道光年间,宏一达慈舍利塔倒,暴露出的肉身不腐不烂,弟子们遂将其肉身供奉于观音殿内,并改名莲花寺。
文革时期,莲花寺被毁,善男信女将肉身盗走,藏于城东岚河北岸的五里堰一洞穴内,后被人偷偷火化。1979年,一香客在舍利塔滑裂孔洞中又发现了一具呈红黑色,软组织尚有弹性,正襟端坐,左手五指并拢,作诵经状,右手扶膝,怀中一钵,钵中置一如意,好像参禅已深的肉身——法众达鉴的肉身。1997年,旅游部门又在原址对莲花寺进行初步恢复,将该肉身长期供奉于内,2000年,莲花寺被恢复原貌。
高僧如何坐化?
几百年过去了,肉身塑像是如何保持端坐模样的呢?在西安市的考古发现中,曾出土一坐化缸,从而揭开高僧坐化之谜。
当时的高僧如何坐化?前几年,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曾在西安木塔寺生态遗址公园一僧侣墓中,发现了这座墓葬里仅有一个类似家用的水缸,上面有一个大盆子盖着,这就是传说中的“坐化缸”,十分罕见。坐化缸高67厘米,缸口最大直径有79厘米,呈土灰色。当考古专家将坐化缸上面的盆子揭开时都惊呆了:里面还有一副白色的骨架。几百年过去了,骨架上半身虽已倾斜,但双腿依然盘坐,依稀能看到高僧盘腿坐化的模样。
在“坐化缸”里,考古专家根据提取出衣服的纤维,还有吸潮气的麦草、炭灰等分析,这位高僧可能生活在明清时期。专家推测,高僧坐化后,安放在坐化缸内,放上麦草等,然后用盆子将缸口盖上密闭,经研究,这样比起棺材等安葬形式能够更好地保存肉身,有时经过好几年都不会腐烂。
编辑:白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