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华商重磅 > 华商关注 > 正文

告别伪慈善既要公开透明还要立法限公权(图)

华商关注 华商报 作者:马想斌 2015-03-28 09:10:48
[摘要]慈善真正要健康发展,不仅仅需要对慈善组织进行公开透明,更要构建起法律的刚性,才能达到对权力操纵慈善敛财的约束。

\

  漫画/王启峰

  近日,云南“慈善妈妈”王玉琼被举报借慈善名义敛财。报道称,王玉琼因“筹建敬老院”,从政府手中低价拿地60亩;声称壹基金向其捐助1500万,获14年出租车广告收益权。但敬老院至今未开工,有关投资一事目前被壹基金证实造假,王玉琼回应称自己也是被骗。

  “伪慈善”背后显露公权力参与

  这是一起借助慈善敛财的故事。但事情本身,似乎远比公众想象得要复杂。根据媒体的报道,举报云南“慈善妈妈”王玉琼的是她曾经的下属赵春雷,此人也曾因此被当地乡纪委副书记发微信威胁“灭门”。

  至此,慈善敛财的故事里,增加了权力庇佑的因素。举报民间慈善行为却被公权力介入打击,这样看似不可想象的情节,放在当下伪慈善多发的环境中,却显得那么合乎逻辑。因为在慈善敛财的行为链条里,从政府那里低价拿地60亩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这其中倘若没有权力运作,那么从慈善到生意再到敛财的目的就很难达到。

  然而,每一起敛财的伪慈善被揭露之后,“倒霉”的大多是站在敛财前台的那些人。这些人当中,也有像王玉琼这样自称“被骗”的,而幕后真正操纵慈善敛财的权力行为,并未受到多大的损伤。

  违法成本低,慈善敛财轮番不断

  慈善敛财的违法成本不高,而且鉴于当前慈善行为并不能完全公开透明,借慈善敛财被发现的几率也不大。如几年前最为热闹的伪慈善代表事件,卢俊卿和他的世界杰出华商协会,以“合影经济”的途径,通过“中非希望工程”这样的公益慈善名头进行敛财。被曝光后,经舆论一段时间的质疑,此事也不了了之。卢俊卿本人至今还在媒体上大谈慈善的发展。而那些为之站台合影提供便利的公权力和官员,也未因此事而被调查。于是,卢俊卿之后,再出现“慈善妈妈”王玉琼事件,便显得很正常。

  借助慈善的名义,发起了权力商业之间掮客的暗财。在这里,慈善被当做了一种实现个人或小集体功利目的工具。在很多人眼里,慈善已成为一门生意,背靠慈善这棵大树实在太容易赚钱了,并且将权力裹挟其中的这种交易,既相当隐蔽又具有“安全性”。在这种行为中,以慈善项目为资本铺路,不仅可以塑造企业或者个人形象,而且通过隐蔽贿赂与分赃的方式维护政府权力关系,从而获取更大的商业便利。

  在轮番不断的伪慈善中,很多人试图追问其中的缘故。实际上,在政府权力掌握巨大社会资源时,慈善与权力是可以结合并达到良序互动的,但慈善与权力的结合,目的是让慈善作为社会财富三次分配的效益最大化,而非为利益分赃。要达到这一目的,公开透明是最基本的前置条件,这所指向的不仅仅是慈善行为本身,更包含着政府公权行为。

  遗憾的是,在屡次曝光的伪慈善中,公开透明的习惯,在慈善与权力行为中均未彻底建立起来,进而导致人们看不到慈善与权力各自的行为边界,以至于慈善事业很容易被卷进利益的旋涡无法自拔。

  用法律约束伪慈善中的权力

  生意可以成为慈善,慈善却不能成为生意。权力能为慈善提供优化的条件,但权力不能直接参与民间慈善。这是公平视野下社会分工所赋予各自的责任和边界。在正常情况下,类似的责任边界会以法律的方式确定下来,但当前伪慈善盛行的社会土壤里,至今未能看到慈善法的到来。

  去年年底,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强化了慈善组织信息公开责任,明确了必须公开“年度工作报告、经审计的财务会计报告和开展募捐、接受捐赠、捐赠款物使用、慈善项目实施、资产保值增值等情况以及依法应当公开的其他信息。”而且还规定了公开的时限,“应当每3个月向社会公开一次,募捐活动结束后3个月内应全面公开”。

  而当前很多人借慈善之名行敛财之实,便是钻了没有强制规定公开信息的空子。指导意见出台之后,人们以为对拒不履行信息公开责任等行为,由民政部门追责,曝光慈善组织或负责人的负面信用记录,这样便有利于遏制伪慈善。但实际上,民政部门能够对慈善组织追责,却无法对掺和伪慈善的权力行为进行惩处。

  慈善真正要健康发展,不仅仅需要对慈善组织进行公开透明,更要构建起法律的刚性,才能达到对权力操纵慈善敛财的约束。这便是呼吁慈善法尽快出台的其中一个原因所在。因为需要一部慈善法,来廓清私权与公权的关系,需要制定一个规则,来规定政府的功能和行为,将公权在慈善领域的行为限制在支持民间慈善组织成长和发展的范畴内,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管理和监督,鼓励、引导、保护民间慈善的热情和善行,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而不是越俎代庖,更不应滥权无度,把慈善当“肥肉”。

  让权力走出“慈善妈妈”的故事,是伪慈善告别野草般蔓延的一大路径,二者也是刚刚勃兴的民间慈善健康发展的必须环节。因为,伪慈善中权力蚕食着政府的公信,而权力运作下的“伪慈善”,所欺骗的不仅仅是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体,更是许许多多想要施善的人。

  民间慈善的希望,则一定是越来越多的人们,心无旁骛地投身慈善。而当前中国慈善所遭遇到的信任危机,恰恰是有着真假不分或者难分的因素。真的往往也会被当成假的,既然都是假的,还做它为何?

编辑:曹静

相关热词搜索:卢俊卿 敛财 公开信息 出租车广告 慈善妈妈 三次分配 公开透明 伪慈善 安全性 灭门

上一篇:改变殡葬理念才能缓解墓穴短缺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