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陕西 > 汉中新闻 > 正文

汉中:请国家放心 请北京放心

汉中新闻 陕西传媒网-陕西日报 2015-03-30 10:18:31
[摘要]汉中,将用她七年辛勤的汗水,做出庄重的承诺:素有“中国莱茵河”之称的汉江,尤其是它的上游,是目前中国甚为稀有的一条极其清澈的河流。

清澈的汉江

  清澈的汉江

  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即将全线通水的前夕,作为“北调之水”的“绝对主力”——汉江——这条清澈之江的发源地——汉中,将用她七年辛勤的汗水,做出庄重的承诺:

  素有“中国莱茵河”之称的汉江,尤其是它的上游,是目前中国甚为稀有的一条极其清澈的河流。今年10月汛期后,它将涌入华北,润泽京津。“从2007年开始实施的‘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简称‘丹治’工程),是我国首次在国家级重要水源区实施的水土保持专项工程。”汉中市水利局局长王基刚在即将通水的前夕感慨道:“该工程系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好丹江口水库的优良水质,改善库区周边及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确保南水北调工程的顺利实施,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战略意义。“丹治”工程实施七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殚精竭虑,高标准的实施和完成着国家各个阶段下达的各项治理指标。”

  汉江:

  是中国“七大水系”的“白菜心”

  又是“洪灾、崩塌、滑坡、泥石流”的频发地

  同时亦是面源污染较重的区域

  欧洲各国的森林覆盖率普遍很高,一般国家都达到40%以上。其中,芬兰、挪威、瑞典位居顶端,分别为66%、61%、55%。而汉中的森林覆盖率则为52%,林草的植被率达60%,这在目前中国国内也是不多见的。汉中市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北依秦岭,南屏巴山,中为盆地。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降水量800—1200毫米,境内有汉江和嘉陵江两大水系,河流有567条,水资源极为丰沛。汉江发源于汉中市宁强县大安镇嶓冢山,由西向东横贯汉中盆地,境内长约277.8公里,流域面积1.96万平方公里,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总面积的20.2%。年平均出境径流量为99.8亿立方米,是丹江口水库年平均入库水量380亿立方米的26%。

  汉中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的源头,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毋庸置疑地须肩负起“建设优良的生态环境、涵养足丰沛的水源、保护好Ⅱ类以上水质”的历史使命。

  尽管汉江被国家环境保护部誉为中国“七大水系”中“水质稳居最优”的河流。但我们还应清醒地意识到:在这片绿茵之下,还存在着严重的水土流失。这是由于自然、人为和其它因素的影响,区域内生态环境失调,虽经多年的持续治理,但终因治理资金匮乏,无力进行大规模治理所形成的“无奈现状”。据最新卫星图片资料显示,汉江流域尚有水土流失面积0.96万平方公里,占流域总面积的49%,占中线水源区水土流失面积的20.25%,年土壤侵蚀模数每平方公里4060吨,年土壤侵蚀总量高达3900万吨。严重的水土流失,使洪灾、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大量的泥沙随洪水进入河道,冲向下游。这里虽是“八山一水一分田”,但同时又是陕西分量极重的水稻和油菜籽的生产基地。因此,每年农业生产中的近千吨农药、50多万吨化肥所形成的农业面源污染,有相当一部分随悬移质进入汉江,不但已成为制约汉中经济发展的瓶颈,而且还会严重威胁到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的水质。

  水源区:

  国家“专项治理工程”所覆盖的区域

  生态环境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呈明显提升态势

  “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是汉中市有史以来,在水土保持治理领域资金投入规模最大的一次治理工程。现经过七年多的精心建设,项目覆盖区的生态环境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已呈明显提升态势。

  1、水土流失治理程度提高,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丹治”工程自2007年实施以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各级部门密切配合,项目区广大干部群众治理水土流失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经过七年多的努力,已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汉中共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43.31km2,其中综合治理面积542.62km2,坡改梯4290.26hm2,蓄水池1491口,沟、渠332.04km,沉沙池2043口,田间道路311.31km,谷坊448座,种植水保林35236.97hm2,经济林11672.14hm2,坡耕地种草1502.07hm2,整治河堤6.13km,新建河堤69.5km,整治塘堰133口,新建塘堰53口,生态修复面积800.69km2……

  2、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项目区加大了国家水土保持规划中特别关注的“坡改梯”实施力度,合理配套排灌工程,推广科学种田,促进了粮食单产稳步增长。通过主攻坡陡地退耕还林,大力发展杜仲、柑橘、银杏等水保经济林果,实施大面积封禁管护,植被覆盖率平均提高到80%以上,每年可保土3732万吨,保水32360万立方米,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有力地提高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

  3、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实施的基本农田、林草建设、田间道理、排灌沟渠、沼气池、节柴灶等都是农村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农田保证了群众的生活、经济林草增加了收入来源,田间道路、排灌沟渠等改善了生产条件,沼气池、节柴灶等优化了农村生活环境质量,提高了项目区人民参与“丹治”项目的积极性,加快了水源区水土流失治理步伐,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七年里:

  当地政府水利机构水源区干部群众

  为确保南水北调中线江水的水质、水量

  拧成了一股空前的合力

  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启动实施以来,项目区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科学指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以及冰雪、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在广阔的水源区内,高起点、高标准开展治理工作,并形成了一股空前的合力。

  工程实施中,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经常深入项目县(区)检查指导工程建设。市发改委、财政局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按照各自的职责为工程建设及时提供所需的服务。市、县丹江口库区及上游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经常到项目建设区,协调解决工程建设实际问题。同时,县(区)政府把工程建设任务纳入年度考核目标,与各乡(镇)签订目标责任书,将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并实行县级领导包片、局级领导包流域、业务干部包工程点的包抓责任制。

  七年中,汉中始终将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质与改善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相结合,本着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合理配置水土保持治理的原则,建立了不同类型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着力实现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和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丹治”工程建设总体目标。

  “硬的工程建设”要全面拿下,“软的舆论宣传”也在全面开花。为了提高对水源区生态建设的认识,为“丹治”工程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全市各有关部门下尽了大气力。如在交通要道制作永久性宣传碑牌、流域标志牌、宣传标语;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多媒体、网络等及时宣传和报道工程建设的进展和工程实施的重要意义,从而提高了项目区广大干部群众对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保护丹江口水库水源、水质,促进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认知,进一步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参与水源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高涨的积极性。

  汉中声音:

  不能仅仅只有“保护责任”、“限制性法规”

  还应建立水源区公平、长效的生态补偿机制

  这是从“质”上确保汉江水质的根本途径

  汉中人民对建立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企盼已久。为保护源头生态环境,汉中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绿色汉中”的发展战略,以高度的责任感关停并转了一大批能拉动汉中经济,但有可能带来污染、影响汉江水质的化肥、冶金、矿产采选、黄姜、医药化工等多个行业内的企业。从而使工业总产值、利税都受到了相当的影响,失业人数自然陡升……水源区内,还建有国家级朱鹮保护区、熊猫保护区和各种自然保护区达10个,这类生态保护项目附加值低,但其却具有明显的保护生态环境和涵养水源的功能……由此可见,为了保证出境汉江水质达到国家Ⅱ类饮用水标准,汉中必须以小换大,牺牲地方利益,其它可供选择的“有效途径”却又少之又少。因而只能无奈地面对“有保护责任而分享不到补偿优惠;有治理要求而又缺乏项目资金;有限制性法规而又无补偿机制”这样的矛盾之中,使水源区干部群众和地方政府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窘境。

  因此,要实现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未来,国家应该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建立一个公平、公正、长效的生态补偿机制。

编辑:秦一乔

相关热词搜索:水源区 水质 汉中盆地 悬移质 生态环境 丹治 农业面源污染 工程建设 库区 治理水土流失

上一篇:汉中男子不愿分手 身缠鞭炮找女友以死相逼后被捕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